<<  < 2011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发表日期:2009-05-25 阅读全文 (784)

在浙江客人来访座谈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周局长、祁主任和各位教育界的朋友:

      我们翠屏山小学是2006年起实施小班化教育实验的,三年来,我们一直在不断学习和探索,有甜也有苦,享受更多的是小班化教育实验给我们带来的进步、快乐和成功。现在就把我们的一些感悟向各位领导做个汇报,请各位领导和专家批评指正。

    一、翠屏山小学实施小班化教育的背景

      随着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特别是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各地的教改实验搞得如火如荼,人们的教育观念得以更新,教育的目标已从知识、技能的学习扩展到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学会关心、学会创造,要求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但这些目标的实现却受到目前普通班额的严重制约!普通班额的教学模式越来越阻碍课程改革的实施,而人口出生率的下降,造成了生源锐减和教师的超编。为了解决生数锐减与教师超编的矛盾,为了满足人们对优质教育的渴求,也为了真正将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推行小班化教育成为目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美国田纳西州1985~1989年施行的研究“学生教师成就比”(简称STAR计划)被杰出的哈佛统计学者莫斯代勒称之为“美国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实验”。这个研究明确显示,学生在只有13~17个学生的小班中学习的效果,明显大于在23个学生的普通班就读的效果,而且其中的差异具有统计上的意义。这一研究成果对我们开展小班化教育实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南京地区小班的每班最高学额为28人,比田纳西州的大班生数还要多一些)

      南京市自1999年开始实施小班化教育实验工作,江宁区教育局也期盼着能够对小班化教育开展探索和研究,然而,作为南京市新兴主城区的江宁区,近十多年来一直呈现出跨越式的高速发展态势,由此带来的大量的流动儿童弥补了因人口出生率下降而造成的本地学龄儿童数量减少的缺额,他们都进入到公办学校之中,“摊薄”了江宁教育的丰富资源,使得江宁区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像南京市的其它市区一样大面积实施小班化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承蒙市区教育局的关心和支持,翠屏山小学自2006年秋季开始在一年级实施小班化教育实验。由此,翠屏山小学成为江宁区第一家实施小班化教育实验的学校。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可能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在师资、资金、建设、设施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扶持,让我们的学校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历史为我们再一次带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

      二、实施小班化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1.强化学习,打造具有小班教育理念的优秀教师团队

      实施小班教育的教师应有不同于大班教师的教育理念,但是我校是在实施大班教育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小班教育的。因此,在学校里实施小班教育的教师还是原来进行大班教育的教师。虽然,我们在选择实施小班教育的教师时,在学历、专业以及学习能力方面有所侧重,但是,如何胜任小班化的教育,仍需要加强学习。学校对小班教育的教师的培训学习一直极为重视。只要有机会,就克服经费、人员安排的困难,积极外派教师学习。近三年来,担任小班教学的所有教师陆续参加了南京市小班教师培训、长三角小班教育研讨会等各种学习,到南京的凤游寺小学、太阳城小学、白云园小学、上海的杨浦小学等学校参观学习。对于外出学习归来的教师则要求上交学习的心得体会,对其他教师进行二次培训。此外,教师校内的集中研讨、交流、培训等形式逐步让教师们接纳了小班化的教育理念。这些不同形式的学习提升了全体教师的专业素养,为他们顺利实施小班化教育奠定了基础。

      2.精心布置,营造具有小班教育特色的文化育人氛围 

      小班的桌椅、小班的布置都是不同于大班的。许多在大班不能做好和不容易做好的事情在小班可能做得更精彩。我校小班在文化育人氛围上着力建设具有浓烈的小班特色。小班教室,每个班级有20几张崭新的课桌椅,根据教学需要有的围成花瓣型,有的围成扇型。教室前面有多媒体讲桌,后面有富有特色的橱柜,班级设教师办公桌。教室环境布置力求洋溢温馨,富有童趣。每班建有有图书角、艺术角、玩具角……教室墙壁设有学生作品展示区,为每个孩子展示自己提供一个小小的舞台。

      3.科研先导,构建具有小班教育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

      近三年的小班化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优质教育的落脚点最终还是落在学生兴趣激发、特长培养、潜能发挥等的方面,最终能否以个性发展促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是检验小班化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秉承这一理念,我们积极申报的南京市“十一五”规划课题《在小班化环境下,实施个别化教学研究》已通过专家组论证并开始实施。小班教师立足于课题研究,把实践与思考结合起来。

      课堂教学中,我们关注每一名学生,精细地研究学生,精心利用教育资源,精心策化学习过程。力求根据学生的不同特质进行个别化教学,分层确定目标,分层组织学习,强化个别辅导,分层练习,分类化解难点,分层对学生进行考核,鼓励异步达标,实现分层递进;在课堂结构上,向学生自主学习,多向交流转化,营造师生间、生生间、个体、群体间互动交流的场面,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学会质疑,学会操作,学会讨论,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参与。

      目前,我们正在探索“以兴趣培植兴趣,以特长培养特长”的班级特色研究。即要求每个教师申报一到两门课程,综合考虑学校的设施、学生的需要开设包括“经典诵读班”、“童话故事班”、“英语口语班”、“武术训练班”、“书法绘画班”等各种课程,每个学生都必须参与,时间全校统一,到这个时间所有小班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走班上课。

      4.深度挖掘,建筑具有小班教育特色的家校互动平台

      深度挖掘,建筑具有小班教育特色的家校互动平台,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形成教育的合力,是我们教育的追求与理想。

      小班教师积极开展亲子日记的实践和探索工作。亲子日记建起了家校教育的互动平台。通过亲子日记,教师与家长之间就学生在学校、家庭的学习状态、表现等进行及时的双向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l`mh_3ot  
b&SI BH>R  
      此外,我们还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以及家长开放日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交流,充分利用学校优质的家长资源,让家长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

      三、实施小班化教育的优势逐步显现

      近三年来,随着学校小班化教育的有效推进,《江苏科技报》(今日教育版)、《都市文化报》、《南京日报》、《小学数学教学》以及“江宁电视台”先后对我校小班化教育做了专题宣传与报道,2008年,小班化教师群体获“江宁区青年文明号”、区级师德先进群体等荣誉称号。目前,学生的素质越来越高,学校的教学质量越来越好,来参观、来献课、来讲座的教师明显感觉到小班的孩子要比大班的孩子更自信,知识面更宽广,素质更高,纷纷对我校的小班化教育实验赞不绝口,羡慕不已。现在周边社区居民和迁入的新市民对学校的发展前景非常关注,也高度认同,连居住在将军路一些偏远地带的高知人群也纷纷设法将子女送到本校就读,甚至以前因多种原因流出本施教区的学生也逐步回流。学校的成功转型,导致目前进翠屏山小学的入学券一券难求,同时也让学校有了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这一切,都源自区教育局领导的英明决策,及时让翠屏山小学实施小班化教育实验,一举扭转了翠屏山小学当年在发展上的颓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翠屏山小学推行小班化教育实验,完全是江宁区教育局的神来之笔。

      四、当前学校亟需克服的几个困难

      小发展小困难,大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更困难。随着学校小班化教育实验推进到三年级,办学过程中的矛盾和困难也愈发突出,主要有三大困难。

      第一,小班化教育对教师素质的高要求与教师现实水平之间的矛盾,使得师资的在职培训成为学校迫切需要完成的一大重任。国内国外,几乎所有的研究成果都告诉我们:“小班”,并非必然导致教育效果提升,能否得到实效,关键的一点是师资质量。我们学校的教师原本都是从事普通班教学的教师,现在突然转轨从事小班化教学,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策略、方法等方面都迫切地需要专家的指导,需要进行系统的在职培训,否则就是小班的教室、小班的学生,采用的仍然是普通班的教师、普通班的教学方法,不能真正显现小班化教育的优越性。在2008年秋季全区小学教师赛课活动中,我校获得六个一等奖,三个二等奖,名列全区第一。但是,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教师的职中培训仍然是小班化教育实验能否持续健康进行的第一要素。

      第二,学额总量严格控制后,正常入学生数的快速增长导致收取择校生数量极为有限,使得经费来源成为学校发展的一大障碍。小班教育的成本投入原本就高于普通班教育的投入,随着学校实施小班化教育实验,学校声誉不断提高,有择校意愿的儿童与家长日益增多,学校本可利用择校生的收费弥补学校经费来源的不足。但是,因为小班化教育有严格的学额限制(南京地区小学每班的最高学额不超过28人),再加上本施教区学生的回流,以及新迁入居住的学龄儿童的大量增加,他们占据了可接收学额的绝大多数,以致择校生难进校门,这几乎完全切断了学校的此项经费的来源渠道。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新的经费划拨、使用机制,例如改变办公经费按学生人数下拨的方式为兼顾班级数量的下拨方式,确保学校小班教育实验的正常进行。从目前来看,实施小班化教育后,教师投入的精力更多了。为了确保教师们“流汗不流泪”,学校必须设法多渠道争取经费,更多地关心教师的福利待遇,让教师的付出得到应有的回报。

      第三,班级数量持续增加与校舍严重不足的矛盾,使得校舍建设成为学校发展的最大瓶颈。学校教学楼原来是按照6轨36个教学班进行设计的,然而,当初的二期工程的综合楼并没有开工建设,所以,学校的一些专用室就挤占了教学楼的教室,但随着小班教学实验的推进,到今年9月份,在撤并了数个专用教室之后,终于为一至三年级的小班提供出19间教室,为四、五、六共三个年级提供了10个普通班的教室,而专用教室的撤并,直接导致学校里有些必须的教育教学活动不能正常开展,例如学生阅览室就无法正常开放。因此,学校迫切需要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尽快启动学校二期工程的建设,以解决校舍不足制约学校发展的严重问题。所幸的是,我们学校上下同心,着眼未来,克难求进,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全力支持,努力将小班化教育实验持续、健康地推进下去。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我们翠屏山小学的发展方向就是在区教育局的关心和支持下,继续全力推进小班化教育实验,积极利用小班化教育的有利平台,实实在在地推进素质教育,扎扎实实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用心打造特色鲜明的教育品牌。希望今后能够继续得到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关注和关心。翠屏山小学永远欢迎您。

 

  • 标签:发言 小班化 
  • 发表评论:
    天涯博客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