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2009-05-25 阅读全文 (1983)
我校地处江宁开发区,现有在职的国家工作人员89 人,学生1244人。根据省文件(苏政办发〔2002〕113号)文件精神,我校可配备校级领导3~4人,教职工71人,目前超编18人。如何妥善调整配置人力资源、提高学校管理效率成为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的一大难题。
2006年,江宁区教育局就学校的教师岗位竞聘任用,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及中层干部管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作出了明确布署,对各校成功解决人员超编这一疑难问题提出了详尽的实施办法。结合我校自身实际情况,我校经过领导集体认真研究,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集体表决,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落实措施,可以简单概括为十二个字:营造氛围,分步推进,激活管理。
一、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借机营造竞争氛围
新校长上任伊始,首先带领全体中层干部认真学习江宁区教育局2006年下发的第28号、88号、133号文件,并组织大家讨论交流。会后原教务主任、总务主任就因已超过任职年龄规定,相继主动提出申请,要求辞去职务,从而为学校的中层干部人事调整开了一个好头。
紧接着,学校成立了由校领导、工会领导和党支部委员组成的中层干部竞聘上岗领导小组,提出严格按文件精神设置部门和职数,并将空缺的教务主任、德育主任、总务主任三个职位拿出来,供全体教师公开竞聘,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刘桂兰、陈海宁、梁伟三位同志脱颖而出,分别走上了中层正职干部的领导岗位,他们向校长提名推荐的中层副职干部也得到了批准(另有汇报材料)。
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是在全体教师的参与下完成的,整个过程公平、公正、公开,民主、阳光的操作,让全体教师耳目一新,也深受震撼。这种激烈的竞争氛围,让全体教师感受到了空前的压力与兴奋,此时学习教师岗位竞聘任用制度也就显得是那么自然,成效自然是极为明显。
新的中层干部产生后,经过集体研究决定,一批有能力、想干事、能干事的教师相继走上了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的岗位。这为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领导基础
二、借课务调整机会,浓郁竞争氛围。
我校现有人员严重超编,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让教师们突然间就走上竞技场参与竞争也显得过于残酷了,这会让他们一时之间找不着北,无所适从。因此,我们新的领导集体提出分步推进的实施意见,在不断浓郁的氛围中逐步让教师们熟悉竞争、习惯竞争、适应竞争,进而努力学习去赢得竞争。
新学年课务调整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往年,常有许多教师提出不当班主任,不教这门课、不教那门课,或者干脆全部由教务处随意安排,这一次,我们决定抓住机会,认真把这件大事操作好。学校教务处首先让每位教师填写任教意向表,包括任教学科、年级、是否愿意担当班主任等。然后由年级组长根据任课意向,有选择地确定任教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教师和班主任,由教研组长根据任课意向,有选择地确定各学科的任课教师,部分落选的教师再分别与年级组长或教研组长沟通,请求任教岗位,此举意义重大,至少带来了以下几点效果:
1.加强了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的领导权威,便于学校对年级组长和教研组长的质量考核。
2.由于各学科基本上使用专任教师,在最大限度上减少了挤占“副科”时间上“黑课”现象,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各学科的教学质量,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了实处。
3.这将积极引导教师致力于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为各学科教师在任课上采用“大循环”方式提供了便利。
4.由于减少了上黑课的机会,语数外学科的教师必须更加致力于课堂教学的精品化,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5.由于每位教师都要保证自己任教学科的最低质量,这基本杜绝了教师剥夺学生上其它课的权利、“请”学生到办公室补作业的现象,大幅降低了变相体罚的发生。
三、在平常活动之中,让竞争变为现实。
新学期中,学校积极倡导班级特色建设、学校特色学科建设。在每周二的困难班的时间,全校兴趣小组全部同时开展活动,辅导教师都是经个人申请、教务处批准的优秀教师;各个班级特色建设选聘的教师都是经个人申请、教务处批准的优秀教师;学校还专门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举办了微型辅导班,选聘教师也都是个人申请、教务处批准的优秀教师。只有优秀教师,才能在每周二的活动中现身在讲坛之上。竞争,已经成为现实,竞争其实就在自己身边。学校信息员的产生、参加区级赛课的名额、校级骨干教师的产生(另有实施办法)、普法考试等等,每一件平常的小事之中,都能让教师们感悟到竞争的存在。竞争,已经成为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
四、改革分配体制,放大竞争效果。
自古以来,“不患寡,患不均”已成为约定俗成。“能者多老,多老多得”往往是流于空谈。而要想让竞争真正收到效果,就必须打破“大锅饭”,将分配向教学第一线教师倾斜。我们改变了以往流于形式的月考核及奖励办法。现在每月的奖励有基本工作考核奖、教学岗位津贴两部分组成,学校对校级以上教学骨干另有严格的考核与奖励办法(另有实施办法),这些举措让教学第一线上,承担繁重任务的“能者”多得,拉开了收入分配上的差距,让多劳的能者与非教学第一线人员月收入相差达500多元,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积极投身于教学研究与实践之中的热情。因为,大家深知,只有今天努力挥洒汗水才能换来自身能力的不断提高,才能得到家长对自己工作能力的认同,才能得到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对自己的信赖,才能保证自己持续获得不断增长的物质利益。
五、分步推进,激活管理。
教师岗位竞聘是一桩大事,操作得当,能促进学校发展。操作不当,必将为学校发展埋下重大隐患。从目前教师结构分析来看,我校40周岁以上的教师(占全校总人数的42%)明显不具备竞争优势。
年龄 55以上 51~55 46~50 41~45 36~40 31~35 30以下
总人数 10 9 8 7 6 7 26
骨干人数 1 1 2 4 10
骨干比例 12.5% 14.3% 33.3% 57.1% 38.5%
一方面,他们中的大部分是由民办教师转正而来,基本功不够扎实。另一方面,这也与教师们疏于学习和进取有关。如果目前立刻展开全员竞聘,也只能是在矮子里面选将军,对全体教师素质的提升不能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为此,我校一边与周边高校联系,提出要分期分批地组织教师带着任务到大学去脱产学习,去“回炉”,以此来促进教师知识与能力的提升,一边积极开展“缤纷秋日”家校万人读书活动,倡导师生读书,高标准实施校本培训,积极营造学习型校园,为全体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有效平台,从而为全员参加下一步的竞聘切实做好技能准备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提出教师岗位竞聘任用实施的时间表如下:
2006年7月,完成学校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
2006年8月,完成班主任、任课教师的双向选择工作;
2007年6月前,基本完成教师脱岗轮训工作;
2006年7月,完成全校教师岗位竞聘任用工作。
目前,尽管我们仅完成了前两项工作,但是在各项新的举措逐步实施的过程中,大家已经渐渐习惯竞争的氛围,逐步具备了参与竞争的心理。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已经初步显现出竞争所带来的成效:教师们更加敬业,更爱学习,人际融洽,政令畅通,竞争和谐。学校全体教职员工都在持续高效地积极开展工作,初步达成了激活管理的初衷。截至目前,学校发生的大事有:
1.9月8日,梁省长、蒋市长一行到我校亲切慰问全体教师;
2.9月26日,周文海局长陪同沈阳市教育考察团来我校考察;
3.9月下旬,新建了8个水泥乒乓球台,积极开展学生体育活动;
4.9月下旬,安装了9扇推拉式不锈钢防盗门,保障校园财产的安全;
5.国庆期间,校门外树立路牌,妥善安排家长在约定地点接孩子放学,便于疏散校门口的交通;
6.国庆期间,校门口安装车辆减速带,进一步保障校园门口的交通安全;
7.国庆以后,保安进校园;
8.国庆之后,学校鼓号乐队开始正常训练。
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之中,全体教师团结协作、高效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处处凸现出学校管理的高成效。
目前,我们全体教师正在按照既定的步骤积极开展工作。在明年7月前,将全面完成全员竞聘工作。我校将不折不扣地执行上级文件精神,严格执行区教育局制定的详细实施方案,并力求借全员竞聘的东风,顺势而为,精心建设一个德艺双馨的优秀教师团队,为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二○○六年九月二十七日,于清水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