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2010-02-01 阅读全文 (629)
尚礼崇智
“礼”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持久地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民族一份特别厚重的文化遗产。“礼”不仅造就了中华礼仪之邦,也使得中国成为古代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存留至今的泱泱大国。“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礼”就是中庸、中和、和谐。“礼”的传承沿袭重教化,讲和谐。对社会而言,“礼”是社会道德文化程度的直观表征。对个体而言,“礼”是一个人道德素养程度的外在标志,是传统儒家“仁”的思想的外在行为表现。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礼”是指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意识;表示尊敬的言语或动作。在当下“礼”是儿童个体社会化发展进程中极为重要的行为养成,是儿童道德成就的外在显现。主要内涵包括:孝敬谦恭、文明礼貌、遵纪守法。
尚礼,就是崇尚“礼”,对学生而言就是在日常行为中注重礼仪、礼貌、礼节,以礼的行为伴随自己和谐健康、快乐成长。
“智”有几义:聪明、智慧、机智、谋智、知识、有智慧的人。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又说:“未知——焉得仁”?(《论语·公冶长》)在中国传统的以“仁”为核心的儒家道德规范中,主张“仁”、“智”统一,建立“仁且智”的理想人格。
美国心理发展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智能至少有八种,即: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多元智能理论要求学校根据儿童不同的智能取向,因材施教,公正客观地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与引导。
崇智:就是秉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融入多元智力理论的时代元素,全面提升儿童的综合素质,促进儿童个性化发展。要求勤学敏思,明理力行,求真创新。
尚礼崇智是学生的成长需求,是学生的目标指引,是学生发展的方向。尚礼让学生的内在涵养外现出来,崇智则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内在涵养,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引领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