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间 记 忆
<<  < 2011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最 新 评 论
专 题 分 类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留 言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十二五”发展规划
[ 2011-8-20 20:35:00 | By: 孙军 ]
 

发表日期:2010-12-04 阅读全文 (314)

翠屏山小学“十二五”发展规划
(征集意见稿)
2010.12.1
 
为深化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带领全体教职工秉承人本教育思想㈠,牢固树立“尚礼崇智、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引导广大师生“知书达礼、做品行兼优的文化人”,切实保障我校又好又快地健康、持续发展,稳步提高儿童的成长品质、教师的幸福境界、学校的办学质量,特制定我校“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办学思想
尊崇人本教育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持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致力于培养儿童“知书达礼、做品行兼优的文化人”,促进广大师生主动和谐发展、提升幸福境界。
(一)办学理念:尚礼崇智、育人为本㈡
 
(二)校训:师师生生
 
(三)校风:知书达礼、做品行兼优的文化人
 
(四)教风:知崇礼卑
 
(五)学风:认真
 
二、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使命,怀揣良心,通过持续提升教师的品行境界来引导和培育儿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书达礼、做品行兼优的文化人”,以优质的教育为儿童的幸福发展奠基。
(一)统一思想树“三风”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声誉是学校的颜面,“三风”建设是学校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学校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不断强化“三风”建设,使之内化到每位师生员工的观念与行为之中。
 
(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品行兼优、作风过硬、基本功扎实、爱岗敬业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1.名师团队建设,树立学校师资品牌。加大骨干与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步伐。在“十二五”期间,学校骨干教师达一半以上,其中区级学科带头人20人以上,市级优秀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1至3名,力争早日培养出特级教师。
2.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学历层次及专业发展水平,获得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达10人左右,热爱学习、勤于阅读成为每一位教师的日常习惯。
3.持续强化中青年教师基本功培训力度,要求字美语雅人大方。
4.倡导教师“每天锻炼半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适时开展教师全员参与的每日健身运动,促进教师身心健康质量的稳定与提升。
5.班主任队伍培训向高层次、高要求、精细化方向发展,培养同时具有教师资格证、心理咨询员资格证的“双证型”班主任。
6.加强学校的班子建设,逐步实现学校管理人员的过渡与优化,统筹岗位、精简队伍,不断提高学校的管理质量。
 
(三)完善学校制度建设
公平与正义是社会发展的永恒追求,也是学校管理创品牌、上台阶的基本前提。“十二五”期间,学校继续大力推进教育民主与教育公平,依法治校、民主管理、从严治教。
1.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修改与完善必须遵循民主原则、公正原则。
2.坚持校务公开,重大事项必须及时告知全体教职工。
3.职称评聘、岗位管理、绩效工资分配、中层干部聘任、项目管理等重大制度的修改必须经过全体教职工大会或教师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4.适时推行校务委员会、班务委员会制度。
 
(四)美化学校环境建设
改善办学条件,创建优良的校园育人环境。
1.建成儿童书院、武馆、剧院,完善各专用教室的配置与建设,充分发挥各自作用,为儿童的能力培养提供坚强的后盾。
2.校园规划合理,班级文化浓郁,精心营造绿色校园、景观校园、艺术校园、人文校园。
3.每季一节(艺术展、运动会、文娱汇演、科技发明、擂台赛等形式),展风采、建体魄、愉心情,浓郁校园阳光气息与文化氛围。
4.文明班级评比,以礼的标准规范师生言行,构筑和谐的校园人际氛围,以美的人际环境培育儿童。倡导:课上无“乱”、课下无“嚷”、考试无“弊”、作业无“抄”、校物无“损”、环境无“脏”、语言无“忌”、举止无“禁”、日用无“费”,讲普通话,用规范字,构建校园“礼”的人文环境。
 
(五)凝练品牌、特色发展
品牌是学校声誉的凝练,是学校办学质量的活广告。品牌来自于内涵发展,即日常工作的到位以至卓越;品牌更来自于特色建设,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品牌来自于社会的评价,即家长的认可、同行的夸赞、媒体的宣传。
1.始终扎实抓好日常管理、教育、教学,按章办事、按课表上课、凭良心教学,逐步实现标准化自主管理。
2.围绕“礼”、“智”两个关键词,有效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推广。
3.继承和发展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绿色学校创建、儿童武术社团的历史项目,开展与民族地区学校手拉手共建活动,以儿童武馆为基地,将儿童武术项目建成南京教育的一道靓丽风景。
4.稳步拓展儿童社团活动的空间与成效,建成儿童书院(图书馆)、儿童棋院、儿童剧院,依托儿童书院建设提升书法教学品质、推动国学经典诵读社团活动;以国学经典诵读带动儿童全员读书活动;以儿童棋院为依托推动国际象棋的普及活动;以儿童剧院的活动开展推动校内合唱、舞蹈、器乐等文娱项目的质量提升。
5.将小班“化出特色”,成为南京地区的小班化示范学校中的排头兵。
6.针对外籍生源的入学适时开展国际理解教育,与港台学校及境外学校开展交流活动。
 
三、措施保障
(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㈠ 本教育由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我国古代“以人为本”的传统教育思想(代表人物:孔子)、现代西方人本教育思想(代表人物:亚伯拉罕?马斯洛、卡尔?兰塞姆?罗杰斯)等三大部分构成。人本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而素质教育则是人本教育的具体落实。详见上海师范大学燕国材教授文《论素质教育与人本教育》(刊于《探索与争鸣》2009年第8期)
 
诠释:
 
尚礼崇智是儿童的成长需求,是儿童培养的目标指引,是儿童终身发展的方向。尚礼让学生的内在涵养外现出来,崇智则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内在涵养,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1.“礼”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持久地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民族一份特别厚重的文化遗产。“礼”不仅造就了中华礼仪之邦,也使得中国成为古代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存留至今的泱泱大国。“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礼”就是中庸、中和、和谐。“礼”的传承沿袭重教化,讲和谐。对社会而言,“礼”是社会道德文化程度的直观表征。对个体而言,“礼”是一个人道德素养程度的外在标志,是传统儒家“仁”的思想的外在行为表现。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礼”是指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意识;表示尊敬的言语或动作。在当下“礼”是儿童个体社会化发展进程中极为重要的行为养成,是儿童道德成就的外在显现。主要内涵包括:孝敬谦恭、文明礼貌、遵纪守法。 
 
尚礼,就是崇尚“礼”,就是在日常行为中崇尚礼仪、礼貌、礼节,用“礼”的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尚礼,表现在教育相关的方方面面,包括学校管理行为、家校沟通、教师群体内部交往、教师与社会群体交往、师生交往、儿童群体内部交往、儿童与社会群体的交往等等。
 
 
2.“智”有几义:聪明、智慧、机智、谋智、知识、有智慧的人。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又说:“未知——焉得仁”(《论语?公冶长》)。在中国传统的以“仁”为核心的儒家道德规范中,主张“仁”、“智”统一,建立“仁且智”的理想人格。 
 
美国心理发展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智能至少有八种,即: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多元智能理论要求学校根据儿童不同的智能取向,因材施教,公正客观地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与引导。 
 
 
崇智:就是秉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融入多元智力理论的时代元素,全面提升儿童的综合素质,促进儿童个别化发展。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明确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育人为本是教育的生命和灵魂,是教育的本质要求和价值诉求。育人为本,要求每个教师作为育人者终身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品行素养与育人能力,要求教育坚持以儿童的全面进步和发展为本;关注每个儿童接受教育机会的公平性;坚持尊重个性和承认差别,满足每个儿童接受教育的个性需要和期望;不仅要关注儿童的当前发展,还要关注儿童的长远发展,更要关注儿童的全面发展。
 
 
 
㈢诠释:
 
1.教师要行教师之道,要用教师的标准来考量自己。勤于学习,与时俱进,潜心从教,善待学生,尊重同事,乐群助人,忠诚学校,秉持公正、责任与理解,以崇高的师德教化学生,以广博的学识启迪学生,以阳光的心绪感染学生,以儒雅的形象示范学生,得体言行,知崇礼卑,用良心与业绩为“教师”称谓作注。
 
2.学生要行学生之道,要用学生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快乐健康,自尊尊人,好学乐群,敬师、孝长、爱幼,忠诚学校,惜时、向善、尚礼、崇智,勤读善书,科学锻炼,大方言行,阳光发展,用良好的素质为翠屏山小学添彩,用健康、快乐与良好品行为自己的人生奠基。
 
3.学校的发展,最终依赖于学生的发展与教师的发展。师师生生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以人为本在学校发展中的本质体现。
 
 
 
㈣《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本校提出“尚礼崇智、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结合小学校的特点及学校办学的发展方向,努力锻造“知书达礼、做品行兼优的文化人”的校风,“品”是德育的成果,“行”是能力在实践中的体现,“文化人”则是强调学校教育的传承文化、“以文化人”的本质功用。
 
 
㈤语出自《易传?系辞上》:“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 。“知”,同智。知崇,即智慧要高瞻远瞩,要有最高目标。 
礼者履也,履就是走路,卑就是卑下,即起步要从最平凡的地方开始。 
目标愿望要像天一样高远,要有崇高的理想,但实现理想的途径却要一步步踩实,脚踏实地,从平凡做起。
教师个人的安身立命、专业成长、教育教学业绩的进步,都需要知崇礼卑。
 
 
㈥世上事,唯“认真”最难做到。教师、学生都是学习者,学习之风、学术之风,都应牢记“认真”二字。认真是师生健康发展的基石。
 

 

 
 
  • 标签:发展 规划 设计 
  •  
    Re:“十二五”发展规划
    [ 2011-12-11 16:40:00 | By: 一苇(游客) ]
     
    一苇(游客)学习了贵校的规划,深有感触。一个好校长,成就一个好学校。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发表评论:
     
         
       
         
    天涯博客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