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1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发表日期:2009-05-25阅读全文 (598) 

    有这么一个例子:张三和李四是一个办公室,办公室的卫生很脏,张三视而不见,李四则拿起扫帚打扫起来,但是李四心里很窝火,打扫时,弄得声响很大,一脸的不高兴。结果是:李四出了力,但是也没有赢得张三的好评。

    对待领导,也是这样。有的员工做了很多的工作,却不被人承认,原因就在于有了牢骚,给领导和别人以脸色,导致功劳一概抹煞。结果是工作没少干,领导和他周围的人对他的印象却不怎么样,总结起来,用一个公式来表现的话就是:牢骚+工作=○。

    女人把家务活都包揽了,结果越做越抱怨,由于理解男人养家的辛苦,而又做到真的撒手不管。心之所以累,关键是因为女人做的这些,在男人那里已经不起眼了,不在乎了。女人于是感觉自己所做的一切是没有了价值的,所以苦不堪言。而男人越听抱怨越不在乎,就连一点点肯定都不给女人了,此时男人的心态,大致如同一部韩剧中的台词“谁还给网兜里的鱼喂食呀?”等不来男人的主动关爱,怨言肯定会多;怨言一多,你的辛劳就没有价值了。所以,经营婚姻的女人,是需要调适自己的心情、注意自己的语言的。否则,在男人那里,抱怨+家务=○。

    在学校工作中,大抵也是如此吧。有人把教师对待工作的态度作了这样的总结:任劳任怨的人“无敌”、任劳不任怨的人“无功”、不任劳不任怨的人“无用”、任怨不任劳的人“无耻”。大体是围绕“任劳”与“任怨”来说的。无用的和无耻的人在我们学校是绝迹了,经过此轮全区中小学校的人事制度改革之后,这两类人在全区中小学校也应当彻底消失了吧。而前两类教师还是很多的。 

    任劳任怨的教师在学校的任何岗位上都能够受到领导和教师的尊重,他们往往很受欢迎,在岗位竞聘时,通常都能够获得一席之地。很多教师都喜欢这样说:我兢兢业业地做好我自己的工作,凭什么我要听领导对我吆五喝六的啊?凭什么要让别人讲我的点点不是啊?我不喜欢揭别人的短处,我也听不得别人讲我的不足。这样的心态,我们很多教师都曾经有过,所不同的是,那些逐步调整为任劳任怨的教师,都先后健康成长起来,这样的教师具有桥牌艺术的重在配合的思维、围棋艺术的重在全局的意识,有的已经成为优秀的管理者,有的已经获得了较高的荣誉和称号,最起码的也是在领导、教师、家长那里赢得了诸如师德高尚、教学技艺精湛等等之类的语言上的加冕。 

    我们发现,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任劳不任怨的,这样的教师目前还是占了很大一部分的。“我可以多干活,努力干好工作,但是,我不愿听别人说我的种种不是”恐怕是这部分教师的普遍心声。为什么会这样呢?是这些教师真的已经优秀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了?恐怕还是见不得别人看穿自己的短处,不愿意把自己的短处暴露在他人面前。作为教师,我想,如此下去,自己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会不断产生更多的障碍,因为别人知道你“不任怨”,故而避开与你谈到你所不愿意听到的话语,渐渐的,你想听到的赞美之声也必将离你而去,你将逐渐淡出大家所关注的视野,尽管还在与大家共事,但是在众人的心目中所排列的位置已经越来越远了。作为管理者,如此下去,必将给自己所从事的管理工作带来重大的损失,因为“不任怨”,听到的善意提醒必然越来越少,必然越来越多地被其他管理者从心底排斥开去,也必将逐步丧失所有教职工对你的尊重和信赖,这样的人在管理岗位上是“累人累己”、“害人害己”,必然得不到全体教职工的信任和拥护。

    由此,我也想象,作为校长,我肯定希望任劳任怨的教职工多多益善,对那些业务精湛的、任劳不任怨的、发挥重要作用的教职工也必须要给与足够的尊重。而我自己是哪一种类型的人呢?是否能够听得进其他管理者、基层教职工的意见呢?实际上,他们是我的下属,也是我的衣食父母,如同得不到学生的爱戴就不配做老师一样,没有了他们的拥护和爱戴,我就该自觉让位了。任劳与任怨,缺一不可。听得进“怨”,还要适时对有关工作的不足之处给与修正。开学一段时间,也听了一些老师的“怨”,结果发现根本就是非常小的问题,根据学校制度应当由相关处室解决的,只是教职工与处室之间沟通不足,相信此类问题随着处室工作的细致到位将会逐步减少。也有一些问题是短时间内不宜解决的,例如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的改革是经过教代会全体人员讨论决定的,一些小的实施细则是经过领导小组全体人员讨论决定的,实施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小问题,例如计算过于精细等等,就不能由我直接表态如何解决,必须等到时机成熟时再作修正。毕竟,校长也是要遵守现有制度的。在现有制度的框架内,任劳任怨是我对自己的最基本的要求。

 

  • 标签:细节 做人 
  • 发表评论:
    天涯博客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