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2010-01-07 阅读全文 (627)
尚礼崇智 打造高品质的小班化教育
——南京市翠屏山小学小班化办学水平自评报告
2006年秋季,翠屏山小学正式进入了小班化教育实验学校的行列。几年来,学校在教育局和各级领导、专家的关心支持下,坚持 “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大力倡导“尚礼、崇智”,积极开展小班化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一、多措并举,优化资源配置,营造小班化教育环境
优质的教育资源,优良的教育环境,是我校小班化教育实验扎实推进的基本保证。几年来,学校先后投入100多万元,用于添置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绿化、美化校园环境,建设“尚礼崇智”的校园文化,建构起小班化教育实验的高平台。
1.优美的校园,彰显了育人的色彩。校园里花开四季,绿树成荫。蘑菇亭、民族团结路、形状各异的花坛,灌木林,石榴园……点缀着校园,置身其间,令人赏心悦目。班级里,那蔚蓝大海做背景的板报中,一条条小鱼不断向高处游去。这样的布置呈现着孩子的童心童趣,洋溢着快乐活泼,积极进取的意识。这极具象征性的板报布置,既富有外在的形象美,又显示出班主任精心育人的强烈意识。
2.浓郁的文化,夯实了育人的底蕴。以读书启智、自主合作、秉承传统美德、张扬孩子个性为主要内容的班级文化建设,体现了我们 “班级是孩子成功的学园、开心的乐园和温馨的家园”的班级建设理念。班级“八星栏目”张贴着孩子天真可爱的照片,一颗颗星星熠熠生辉,独具匠心的布置可谓百花齐放,共性中张扬着个性,营造了温馨而和谐的成长环境。“小寿星”栏目用真情挚爱呵护着每一个孩子。班级墙壁上张贴着小寿星的照片和同学们制作的生日贺卡,班会上举行庆祝活动,那样的场面想来就让人幸福。这其中又蕴涵着何等丰富的育人内涵啊!书香园地的布置温馨悦目,孩子自带的图书排列整齐有序;一幅幅孩子亲手制作的“工艺品”让我看到了孩子们的心灵手巧。画廊装饰的书包柜,既展示了学生美术的水平,又培植了他们轻放轻取的良好习惯。生物角里摆放着孩子们自带的植物,一个个花盆上张贴着写有学生姓名的小标签,使得已然紧凑的教室绿意盎然。让墙壁说话,让板报生辉,让角落放彩,寓教育于美育之中,将爱的教育,美的教育、环保教育、主人翁教育融为一体,在这里都得到了充分的彰显。学校还结合中国传统节日,定期举行校园文化活动,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手工剪纸等,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搭建了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所有这些,使学生在浓浓的校园文化熏陶中健康成长。
3.现代化的校舍与装备,充分保障了小班化教育的持续发展。经过前后继任校长的不断争取,在教育局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翠屏山小学扩建工程即将动工建设。二期建设设计面积超过了学校现有建筑面积之和,预计建设及现代化装备供需资金约2000万元。此举必将彻底扭转翠屏山小学办学的窘境,充分保障小班化教育的持续开展和办学质量的大幅度跃升。
二、潜心研究,拓展育人途径,提升小班化育人功能
学校始终能把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放在首位,处处体现育人为本,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做法并取得实效。
1. 抓好养成教育,夯实道德基础。学校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为主要依据,重点抓好“养成道德习惯”的教育。学校成立了少先队大队委值勤制和学校常规检查小组,负责每天对各班的纪律、卫生等一日常规评比,每天公布得分情况,每周一小评,每月对各班级班主任工作进行一大评。学校采用“红旗流动制”班级评比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了良好校风的形成。
2.开展系列活动,提高德育实效。一是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活动。创设了“课程中挖掘亮点”、“活动中体会精髓”、“实践中提升感悟”三个主题为纲的“民族团结”教育系列活动。一楼一、二年级教室窗户上均布置了各民族的图文资料,使学生从小把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特色扎根心底。二是开展“小公民”道德教育活动。以“创廉洁校园、做廉洁学生”为口号,组织开展了“千人签名廉洁主题活动等,提升了学生的道德素养。三是开展平安校园活动:定期举办“消防逃生演习”“地震逃生演习”等活动,在学生中倡导 “平安校园”文化。四是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专门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将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通过设立“悄悄话”信箱、“心灵之约”广播栏目及开设心理咨询室等方式鼓励学生向学校倾诉心声,并结合班级文化建设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收到有效成果。
3. 建立育人网络,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在校内外健康成长。学校网站专门开辟了班级BBS论坛,有效实施了学校、社会、家长、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
三、开拓创新,培植小班特色,彰显小班化教育绩效
学校坚持科研为先导,小班化教学成果渐进彰显,并初步形成了小班化教育的办学特色。
1. 强化教学管理,激活校本教研。学校现已形成了“多改变自己,少埋怨学生;多研究,少重复;多开放,少封闭;多为成功想方法,少为失败找理由”的良好教学作风。学校探索并积累了三种教研活动模式。一是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引领模式;二是“常态化”教研模式,专门开辟时间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讨;三是行政每日教学视导模式。
2.课题引领课改,科研提升效益。学校有《在小班教育中个别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小班化教育班级经营中家校沟通实效性研究》和《打造科研型教师团队的实践研究》和《小班低段学生学习力培养策略的研究》四个小班化市级课题。在课题的引领之下,学校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小班化课堂:有侧重表演展示的情景教学、有以问题探究、小组讨论为主的互动式教学、有自主体验为主的尝试教学等,为小班课堂注入了活力,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遵循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组织的指导原则,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学校十分重视校本教材的研发,精心编制了校本课程——《礼》,并邀请鲁洁教授等专家来校进行论证指导。经过近一年的试验,校本课程《礼》即将正式出版。
3.开展特色活动,培植学校特色。。学校在对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孩子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家长的需求,在一、二年级组建学生社团,聘请江苏棋院、金陵图书馆等一些专家以及将学校拥有一技之长的教师组建成学生社团的活动指导教师,分别在学校以年级为单位开展“特色活动”。我们在一年级分别组建了“国际跳棋”、 “硬笔书法”、 “舞蹈”、“国学经典诵读”四个类别的六个基础兴趣社团。在二年级组建了“软笔书法”、 “国际象棋”、“舞蹈”、“武术”、“经典诵读”五个类别的七个基础兴趣社团。社团的选择充分尊重孩子和家长的需求。每每到了社团活动时间,孩子们在班主任和活动指导老师的安排下兴致勃勃地走进自己所喜爱的社团参加活动。孩子们在自己喜爱的社团里有幸接触到了著名国际象棋特级大师谢军、张鹏翔;舞蹈班的孩子被驻区高校、街道多次邀请参加演出;软笔书法班的孩子在国际国内书法中多次获奖……社团活动的开展,满足了家长的需求,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体现了“个别化”教育的理念,构筑了小班化教育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4.运用多元评价,促进个性发展。学校创设“八星争优”,激励“每一个”。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学校就学生评价进行了积极探索,创设了“八星争优”激励机制。“八星”分别为“学习之星”、“礼仪之星”、“环保之星”、“守纪之星”、“艺术之星”、“文学之星”、“劳动之星”、“进步之星”。结合“八星”分别规定了争创的条件,同时注重过程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相结合:20颗成长星换一颗成就星, 2颗成就星换红榜表扬证书, 4颗成就星换三好学生证书。评价的主体由班主任、科任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形成。每一个学生颁发一张特制的贴有自己照片的“集星册”挂在教室的“集星专栏”内。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极大地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积极进取的信心。学校在校园内专门开辟了“争星创优”专栏,及时公布集齐4颗成就星的“三好学生”,并利用集体晨会进行表彰。孩子们不再等到学期结束才能得到“三好学生”奖状了。老师、孩子、家长谈论最多的就是“星”。相信“八星争优”的创设一定能使每个孩子都能成长为璀璨的“星星”!
四、创造平台,促教师成长,实现小班化教育的持续发展
学校深知高素质的教师群体是兴校之本,也是有效落实办学理念的有力保证,因而将全面优化和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视为学校建设的生命线,视为治校之本,常抓不懈。
1.加强班子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学校领导班子重视学习,理念先进、廉洁奉公、敬业进取、勇于实践、求真务实,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学校党支部被评为区教育局先进基层党组织;教育技术主任缪大林被评为南京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和优秀班主任,年级段主任、教务干事潘勇在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大赛中获得一等奖,被共青团市南京市委员会、南京市教育局、南京市少工委评为南京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同时授予三级星星火炬奖章。
2.重视教职工学习,培养高尚师德。一是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南京市中小学教师誓词》等文件,广大教师能严于律己、规范言行;二是学校采用定期检查与抽查相结合的方法,严格按规范和学校制定的要求对教师进行检查,及时纠正教师们的偏差;三是集体制约机制,以部门统筹,年级段管理为抓手,提高学校文明程度;四是建立校内外监督机制,接受家长、学生、社会的监督,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五是寓师德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师们终身从教的敬业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得到进一步提升。“人人学先进,人人争当先进,人人赶超先进”已成为学校的风气,学校低年级段被评为江宁区十佳师德先进群体。
3.开展业务培训,提高专业水平。一是狠抓教师基本功培训并进行“三字一话”比赛和“五四杯”教学大奖赛及“展师风,见师能”等活动,夯实教学基础。广大教师能做到多阅读、多听课、多动笔、多交流、厚积薄发;二是十分重视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新教师们基本上能做到一年入门、三年合格、五年形成风格。学校通过建立青蓝结对工程,建立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以及青蓝结对等管理激励机制,促使不同层面的教师都有自己的成长目标规划;三是做好做实学历和职务培训。“十一五”师干训完成率100%;现45岁以下教师大专以上学历达100%,有六名教师在读或已取得教育硕士学位;四是采用外培和内训相结合的方法,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习兄弟学校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提高了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学校通过全员培训,教师的岗位技能和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先后有10多位位青年教师在国家、省市、区学科评优中获奖;江宁区第六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评选中17评为区级学科带头人,18人评为教学骨干。
几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南京市德育先进学校、南京市安全文明校园、南京市体育与健康教育普及性特色学校、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基地、江苏省绿色学校等诸多荣誉称号,08年荣获江宁区推进素质教育贡献奖。时光荏苒,年轻的翠屏山小学铸就了曾经的辉煌,如今,全体翠小人将始终心怀规范意识、质量意识、育人意识,尚礼崇智,关爱每一个学生,努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2009.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