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2010-04-30 阅读全文 (380)
一觉睡到自然醒。起床,开机,烧水,泡茶,落座。恰如往常一般,已经接近三点钟。今天起,将考博经历作一番回顾,苦耶?痛耶?乐耶?疲耶?趣耶?容我再次一一回味。
为啥考博?
多重目的促成:读书求学的乐趣、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提升学校管理层次、带领教师拓展各自发展自觉、以身立范陪孩子成长、为今后职称升级预作铺垫、让时间消磨得更有意义。用犹太裔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说,人的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底部的四种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可称为缺乏型需要,只有在满足了这些需要个体才能感到基本上舒适。顶部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可称之为成长型需要,因为它们主要是为了个体的成长与发展。我的考博,应当就是属于自我实现的需要,也即成长型需要吧。
读书是一种乐趣,尤其是对于我这样的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来说,更是如此。首先,牵涉到读书年龄的问题。我曾经短暂考虑过,后来很快弃置一旁了,估计以后也不会再考虑此事。小时候我常鼓励自己:“有志不在年高”,意思是年少正当立志,将来成就一番事业。慢慢地,时间让满腔抱负与雄心消磨殆尽,但是,读书的乐趣一直长存于心。刚结婚时,二室一厅,留了一个书房,共夫妻二人读书、工作之用,有了孩子之后,两个房间都成为书房了,尤其是孩子的房间更是成为儿童书房。待到2000年条件好了一些,搬入新房子,有了四室二厅,立即辟出两个书房,一个供夫妻二人使用,一个提供给孩子。而书房的装修花费占据了当时整个房屋装修费用的一半以上,大约花了7000到7500元人民币左右。往昔,《劝学文》唱道:“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黍(shu,即玉米);安居无需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其实,读书本身就有福,何必拿书去做名缰利锁。倘若达不到这种境界,又何妨以功利做引子,只消当作一种乐趣,亦或当作一种追求。报考博士,乍一算年龄,已然四十开外,按孔先生所言,应是不惑了。但是,我怎么就没有那种年龄意识呢?或许这是我常存快乐心情的根本原因之一。读书当作一种乐趣之时,不用考虑自己的年龄,中央还提倡、推行终生学习的。某种程度上,对读书人来说,一旦不能将读书当作一种乐趣,当作一种必作的家务,思维的僵化、衰老乃至颓废,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展开了。至少,我是这么对我自己这样时常提醒的。
应当不惑,为何还考博?其中的另一原因是我感觉到时常有惑,而通过读书、学习,与专家学者对面交谈时,常能获取到解惑的良方。我时常有这样的一种感悟:原来,从高一些的层面来看问题,原来,事情就是这么简单,事情的发展规律就是这样的,完全不必刻意违背规律以证明自己的能力高墙。从身边的、周边的学校管理的成败中,营养元素随处可以发掘得到。但是,需要学习、需要点拨、需要自觉发现,才能做到这一点。而考博若能成功,就可以更加方便地拥有更多这样的机会,让自己向智者的方向不断逼近。
在学校管理中,目前也需要我继续向上拓展。我期望能够以自身的例子传达这样的一个信息给我的老师们:读书求学是个人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渠道,只要你有这份追求,发展的空间是巨大的,而今天的读研、读博,也就如同我们80年代的小学民办教师读中师文凭、90年代的小学公办教师读专科、2000年以来的众多小学教师进修本科一样。尽管,直至目前有许多教师的文凭是混出来的,但是,他至少要在那个环境中被迫地浸润上几年功夫,而这对他自身的素质提升、对学生的素质提升是有益无害的。我很欣喜地看到,从我工作以来,与我同事的书友们、玩友们、相互钦佩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都能够不断地从彼此的素养提升、专业成长中进一步激发自己的进一步求学动机、成长欲望。
从作为父亲来说,我也是有责任、有义务给与孩子应有的帮助的。如何帮助?指手划脚?恐怕不行。我近来走访过若干学生家庭,孩子的家庭学习环境堪忧,家长对孩子成长的关注程度堪忧。我所做的,一方面是提供充分的学习机会,例如陪伴孩子去图书馆、书店、博物馆、科技馆以及外出参观旅游,更重要的就是营造家庭文化氛围,将粗鄙彻底排斥在家门之外,将阳光、积极、快乐延请进门。其中之一就是陪伴读书、共同成长。从孩子的出生起,我夫妻二人就几乎未停止过学业进修。妈妈读研陪伴孩子读小学,我读研陪伴孩子读初中,目前是打算读博陪孩子读完高中,或许还有大学。读书,让我与孩子的沟通交往多了一些空间。有许多教育大家说,作为教育者,首先要确保自己的家庭教育成功,否则如何让别的家长信服你?我看也不尽然,但是,仍然有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至少,我是很认真地对待这个话题的。
其实,每一分付出都是有回报的。86年工作的时候,有同志跟我说,读书无用,不如xxxx,我不以为然,仍以读书为乐。从村小、中心校、实验小学、电教中心、局机关,一直到在校长岗位上从事学校管理工作,我始终认为,天道酬勤。大凡信奉这一信条的,都在时间的长河中留下了骄人的业绩,自身获得了一定的回报,例如xxxxxxxxxxx,不胜枚举!反思自己,在作为教师的成长道路上,未能清醒地将个人成长与学校工作、岗位工作有机结合,所以,尽管一直都是一位勤勤恳恳的好教师,但是此事再想做一个名教师,例如获得江苏省特级教师之类的称号,可能性=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目前我所能做的,做得更好的,就是把领导与教师托付给我的学校经营好、建设好、管理好、发展好,对得起学生,对得起社会,对得起广大教师,对得起关心与信任我的领导,最关键的是对得其我自己的来年良心。本着这样的心态,读书与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同时我也期盼着未来能够获得更高一级的岗位。我目前是七级,目标是四级。尽管目前江苏省只有在中学才能参评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但是,在国家教育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腰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因此,晋升到四级应当是有希望的。实际上,目前的工资待遇水平已经很令我满意了,当时,如果没有一点点功力上的期盼,总觉得自我激励不够,恐怕许多老年人打麻将一定要添加一点彩头也是这样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