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1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发表日期:2010-05-08 阅读全文 (606)

2010年5月7日清晨,我随同江宁区教育局的诸位领导、专家,进入重庆永川区兴隆学校,开始了当天的以学习特色学校创建为主题的参观活动。邓光富校长热情地接待了我们。 
一、这里是世外桃源。客观地说,这所学校里除了有几台电脑、一套DVD(放不出图像)能够告诉参观者,现在已经是信息化时代之外,其它各项设施设备、校园建筑、办公条件等等,都与我86年刚参加工作时的淳化新华小学相差无几。学校背后就是一座山,来到这里,放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但,实事求是地说,在这样的世外桃源里工作的老师可能是很无奈的,但他们首先是很了不起的。他们真正为孩子们撑起了一片天。 
二、这是一所书法特色学校。从立身于校门口起,参观者已然闻到浓浓的墨香。校园内书法作品随处可见。我们在邓校长的陪同下参观了师生书法作品陈列馆、学生书法教室、烙画教室,参观期间,我还为李洪祥校长与一名小朋友摄下一张合影:这孩子的字已具备相当的功力。 
三、特色学校的创建因校制宜。在交流时,我说一所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绝不是两三年就可以完成的,更不是一拍脑袋,搜集搜集、借鉴借鉴、抄袭抄袭、包装包装就可以的。学校特色是学校文化的积淀与传承,并在学校发展过程中不断提炼、升华而形成的,需要充分结合学校的自身特点,才能创建出学校独有的自身特色。兴隆学校因校制宜创建成为永川区的特色学校,在全区130所左右的学校中能够跻身于15所特色学校之列,实属不易。 
四、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是首先实现区域内的教育均衡发展。当天观摩的四所学校之中,兴隆学校的办学条件是极为艰苦的。这对这所学校的师资稳定、学校发展应当是有很大制约的。国家教育2020发展规划已获批准,其中提出的教育均衡发展,是指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而绝不是指学校发展必须与学校施教范围内的经济发展相均衡。教师们能够守住今天的教育阵地、宁静致远、潜心耕耘,应当是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基本保障。没有优秀的师资,就不可能有均衡的学校发展。 
五、特色让学生成长、教师成功....... 
 
离校前,我向邓校长求得讲稿,征得同意,张贴在我的博客里,供访客朋友共同揣摩、交流。再次感谢邓校长! 
 
 
 
书中悟道 字里传情 
          ——永川区兴隆学校创特色学校汇报    邓光富 
我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心校1所,教学班15个,村校2所,教学班6个;学生共695人,教职工69人。近年来,我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以中国传统书法教育为抓手,以书画艺术所特有的美感力量促进了中小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学校先后获得“重庆市书法艺术教育实验学校”、 “重庆市书法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重庆市书法艺术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在当今这个电脑时代,无纸化交流已经覆盖到各个领域,人们,特别青少年的书写能力普遍退化,我校书画艺术教育的初显成效,及其对素质教育的有力推动,对于中国书法普及和素质教育深化都具有很好的启示。今天借此机会,就如何吸引学生学习书画并通过书画促进其成长以及书画特色学校建设等问题,向各位领导汇报。 
一、为何将书画艺术教育引入校园,为什么要这样做? 
(一)引入书法的背景 
我2002年任校长,当时思考着三个问题:“当什么样的校长?”,“办什么样的学校?”、“办什么样的发展之路?”,2003年暑假,学校重新确定了“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创建书画艺术名校”的办学目标,以书画艺术,开智慧之窗。围绕办学目标,确定了“在艺术教育中实现创造”的办学理念和“严谨写字,认真做人”的育人理念,书画艺术,陶冶情怀,洗涤心灵,净化内心,以之达到“书以化人”。 
(二)教育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时代变了,中国书法这个过去读书人的必修课,今天已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现在是读书人多了,写一手漂亮字(且不讲书法)却少了。这里面有时代发展的原因,现在是电子时代,资料一律打印,甚至直接用电子件;信已经少有人写了,字也已经不是打门锤了,今天你递个手写的简历去求职,人家非但不会欣赏你的“书法”,反而会不予受理,弃置纸篓。 
我将书画艺术教育引入校园,有几个原由:一是基于我本人对书法的爱好。书法这一最具中国特色的艺术就是中国人文精神,中国美学,乃至中国哲学的最高最集中的表现方式。我深知书画的魅力和她对人性的润化力量,所以我希望我的同事和我的学生能够一起来走进书画,并以此为径来窥探传统文化的典范。二是我对教育的反思。应试教育不得人心,素质教育举步维艰,有必要开辟一条切实可行的素质教育新路。三是我对电子文化泛滥非常担忧,所以希望找到一个能够长久吸引学生的科目,来分散他们对电玩的注意力。 
二、开展书画艺术教育的措施和怎样鼓励吸引师生? 
处在当今过度娱乐化的社会坏境,能够静心坐下来学习研究点东西很难,成人和孩子都面临这样的困难。为此,我想了一些办法来激励师生,将他们的注意力逐步引向书画。 
一是重视目标激励。人活着,很需要方向感。我校以“严谨写字,认真做人”为育人理念,把学习书画和人生联系起来,激发师生学习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在育人理念的指引下,学校健全了书画教育领导机构,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书画教育实施方案和发展规划,健全了各项制度,明确了书画教育工作步骤和经费落实,以此让大家感觉到目标是能够实现的。 
二是加强兴趣激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力量是终身的。我们聘请了区籍在全国较有影响的书画家做学校艺教顾问。依靠顾问的凝聚力和影响力,经常组织开展书画名家表演、宣讲,授课活动走进校园,增加师生对书画艺术和书画家的了解,激发他们学习研究的兴趣。同时,我们大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橱窗、走廊、书画陈列室、书画创作室,红领巾广播站等进行阵地式、长期化宣传。在教学楼分层悬挂书画名家、书画名家肖像和相关历史、名作等介绍,书画基础知识介绍等;橱窗里张贴师生书法作品,定期开展书法兴趣小组活动和学生现场书画表演、竞赛等活动,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兴趣激励。 
三、推动书画艺术教育的具体做法 
(一)我们教师不是书画专家,但我们懂教育规律,懂学生。在引导学生学习书画时,特别注重循序渐进。具来讲,比如字体或者工具的选择上,我们学校开展书法教学,1——2年级是学习硬笔书法、简笔画,从三年级开始学习毛笔书法,3——4年级版画;5——9年级烙画、国画以及绘画欣赏等。学习毛笔书法是从隶书的《张迁碑》、《勤礼碑》和《曹全碑》入手教学书法。几年来的书法教学实际体现,学生从隶书入门比较适合学生。从书法源流上讲,隶书产生在楷书之前,楷书是由汉隶演变而成的,在笔法上比较简单,学生更容易上手也容易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容易提高学书的兴趣和增强自信。隶书不像楷书那样严肃,隶书有姿态逸动之美,由隶书入门可以为以后学习楷书、行书和草书打下基础。一个循序渐进,的确使我们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根据国家《艺术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校开展书画艺术教育,按年级段分别编写了《永川区兴隆学校书法艺术课标》和《永川区兴隆学校绘画艺术课标》,教学有的放矢。广泛收集书法、美术资料,版写了《永川区兴隆学校书法校本教材》和《永川区兴隆学校美术校本教材》。书画教学的初步成功也为我们实施其它教学积累了经验。 
(三)特色学校需要特长教师支撑。为了提高教师书画艺术创作水平,学校规定教师每周向交2幅自己满意的书法或者绘画作品,夯实教师创作书画基础,结合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学校正在制定《永川区兴隆学校“三字一画”评级方案》,三字: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绘画和毛笔字任选其一。 
(四)为了实现办学目标,学校制定了《永川区兴隆学校书画特长班评比方案》,开展“书画特长班级”评比工作,与班主任工作考核挂钩,促进学校书画艺术教育发展。 
四、书画艺术对人生发展的影响 
(一)2003年秋期开展书画艺术教育以来,全校师生荣获国家级、重庆市级、永川区级的奖共计266人次,经过几年的特色学校建设,也荣获重庆市书协授予的“重庆市书法艺术教育实验学校”、 “重庆市书法艺术教育特色学校”、“重庆市书法艺术教育示范学校”,还有永川区委、区府表彰的“特色文化项目奖”等等,这些都是形式上的,而更重要的是“对人性的润化”,促进师生人文修养和人性的健康发展。 
(二)我们开展书画艺术教育,就是引书画艺术,陶冶情怀,洗涤心灵,净化内心,以之达到“书以化人”,促进师生全面和谐发展。 
书画艺术促进人的发展和人性变化,是很难进行标准化断定,人性的完善也需要漫长的过程。我校随着书画艺术教育的实施,师生书画学习探索的深入,我们已经看到一些可喜的变化。过去,统考学科的成绩,就是全体教师学生奋斗的唯一目标。表面上看,教与学都很扎实,但大家身心都非常疲惫。自从我们开展书画艺术教育活动,局面有所改观。过去单一的工作、学习目标变得多元了。教师和学生在书画的学习和创作过程中,逐渐体会到成功、体会到乐趣,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也为之改变。过去,教师工作之余一般都会参与一些比较低级的社会娱乐活动,比如玩各种纸牌、麻将和网游等。现在绝大多数的教师把业余时间充分利用到了书画和书画相关学问的学习研究上。学生也是这样,据我们观察,很多学生在课余时间不再迷恋网络、游戏,而是坐到书桌边练字、画画。最可喜的是,书画教育的实施,挤占了学科教学的时间,不但没有影响全校教学业绩,反而促进的学科教学。大批的教师因为书画而养成了读书、写作的习惯,提高了业务水平;大批的学生,特别是一些成绩上的“后进生”,因为书画水平的提高而增强了克服学习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并获得实实在在的进步。很多学生因为学习书法,不但获得一技之长,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升如高一级学校后,不但能够快速适应学习生活,而且受到学校领导和教师的特别青睐,很受尊重。还有的教师是学校双职工,夫妻一起研究书画,一起学习知识,比原来更加志同道合,家庭关系也更加融洽了。总之,我们感到书画教育的开展,对全校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的确产生了明显的积极影响,起到了“书以化人”的效果。 

  • 标签:印象 感言 引用 
  • 发表评论:
    天涯博客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