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2010-11-12 阅读全文 (382)
细节决定成败
在我的印象中,在我2008年来到翠屏山小学任职前,教学楼的大院西面走廊外侧悬挂着红色条幅“细节决定成败”。与同事聊天中得知,前任马校长曾经赠送一批图书供大家阅读,那本书就是汪中求先生所著的《细节决定成败》,并且带领大家就此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几年过去了,想必如此观念已经“随风潜入夜”、“飞入寻常百姓家”。近期,我局几位局长先后来到本校巡察,其中有些细节引发了我对读这本书之后的品质提升的反复思考。
细节之一:10月31日朱局长来访
10:55分,我接到朱局长电话,得知局长将来学校,我立即赶到学校门口迎接。整个巡察的全程已经在校内通报,暂且按下不表,单说局长离校的瞬间细节。11:50,孩子们放中学已经走得差不多了(我们是11:45放学),局长执意回去就餐,驾车离校。在学校大门内侧,一位家长来接孩子,一片餐巾纸随风落在他与孩子的身边。由于此前整个校内没有看到一片废纸,所以这一片餐巾纸就显得特别扎眼。令我非常感动的是,这位家长弯腰将这片纸捡了起来,并让孩子把它置入垃圾桶内。我说,这位家长是非常智慧的,用自身的行为极好地影响了自己的孩子,也影响了我。当然,我相信,发生在眼前的这一幕也一定感染了我们的局长,同时也更好的诠释了我在陪同视察中所说的一句话:“翠屏山小学的儿童素质、家长素质在快速提升,翠屏山小学已经今非昔比,且在教育局的正确指引下前景一片光明”。有这样的好家长,何愁家庭教育质量?何愁教师的教学抱负施展空间?何愁学校教育的成效拓展?离校五分钟后,局长拨我电话:“抓紧联系相关领导,启动篮球场、报告厅、停车场改造工程”。你能说,这个细节到地发挥了多大的作用?也许不是关键因素,但至少是一个重要的情节影响吧?在我的眼中,这个细节的作用太大了,远远超过了我的喋喋不休、不断请示、反复介绍。
细节之二:11月4日刘局长来访
15:40分,我接到校舍建设与管理科阮科长电话,得知刘局长将来学校,我赶到校门口的时候,局长已经进入校园。随后直奔二期扩建工地,去视察施工现场。在途经教学楼四合院的时候,园内东侧地面有一张餐巾纸,按照日常惯例,我肯定是要随手捡起来的,这一刻,我瞬间犹豫,还是陪同局长前去工地了。返回时,再次途经四合院,二年级门前的院内地面静静地散落着四片废纸,显得特别惹人注目,让人感到特别不协调,特别难受:这是一年级同学放学时丢下来的?楼上同学扔下来的?二年级同学自己放的?老师家长丢弃的?老师家长没有看见或是看见了没有立即处理?值班教师在门口安排一年级同学离校而没有执行巡察工作?我是否需要通知全体教师注意准备作秀:局长来了请注意?局长的涵养再高,容忍度再大,也难以帮我去除心中的羞愧。这一刻,我因羞愧而无语。任何解释都更显得学校管理的苍白与乏力。
此刻联想到半个月前,我局另一位副局长在学校视察,提出看看监控效果,大门口一位同志走出校门而没有向门卫提供路条,而此时时间是16:45。我的解释是,尽管出勤管理是低层次的活动,但毕竟也反映了教师的一种最基本的为人道德:拿国家薪水、尽公民本职,我们翠屏山小学的全体教师尽职工作,迟到早退之现象早已绝迹。这位教师年事已高,学校本应按照相关政策安排他退养二线,但是老先生仍然积极申请继续工作,学校建议他每天提前十分钟离校休息,其他同志此时此刻仍然在校内各自岗位上从事自己的工作。17:20,我陪同局长离校时,办公室内果然还有许多教师在处理公务。其实,当时我心里就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想法。提前离校,想必是有特殊事情,应当情有可原。有无向年级段领导告假?有无给门卫留条?提前十分钟的诱惑力大还是挑战学校制度的破坏力大?是一己得利十分钟舒服还是在背后被群体蔑视难过?当然,若果真能够这样想,也就不会频繁出现这种十分钟现象了。在广大教师逐步做到提前五分钟提前进教室、提前进课堂的今天,这种现象实际上已经不值一提了,但它的负面影响还是存在的。这种行为的不自律导致尽职尽责居然成为师德的要求(这本应视为人的最起码道德良知),导致出勤管理居然成为绩效考核的一部分,导致一些教师真正有急事的时候不好意思去请假,唯恐自己在大家的心目中被归结为此一类人,导致有时我还需要专门跟我们的年级段主任说:**同志最近健康好像不佳,安排人员替补上去,让他(她)多休息休息。每次在我心底发虚的时候,总感觉到:解释=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什么时候,我们的每一位教师都能够经得住考验,我们的翠屏山小学想落于人后都不可能、不可信。
细节之三:11月11日潘局长来访
潘局长通过电视、报纸得知我校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国际象棋实验学校的铜牌,提出想来校考察考察,与刘直祥老师见一面。没曾想,当天下午就轻车简从来到了学校。潘局长就学校的特色定位、师生发展、领导管理、教育教学的诸方面与学校的几位领导畅谈,广泛交流意见,我深深感受到领导们对翠屏山小学的殷切关怀。这些暂不表,且说三个场景所呈现的细节。
场景一:观摩师生习字作品(且允许我暂时使用这个词汇),局长赞叹!期间,一位教师骑车进入西大厅,局长蹙眉。(作下属,通常在埋头做事的同时必需不忘抬头看人,不善于捕捉细节,必然大大咧咧,必然不讲究细节,必然自我限制了长远发展。而此时我一直在关注局长的表情,局长的眉目之间可谓瞬息数变。)
场景二:王雪萍老师在教室内专心辅导一个孩子。这样的场景,我在校内看过很多,相信局长因工作性质的缘由,现在是很难地看到这样的场景了。但在此时陪同局长看到这样的场景,我还是很感到自豪的,尤其是听到局长对此行为深表肯定的时候。因为,我们拥有一大批这样的敬业的、负责任的好教师,而远不是只有王雪萍老师一人。(此前,曾有一位家长因此而责备王老师,但职业的良知驱使她仍然不为所动,专心做好份内工作。)这样的一大批教师,就是我和我们翠屏山小学的全体师生骄傲的资本,就是学校发展的基石。
场景三:全体35周岁以下教师在报告厅内聆听秦老师的习字教学。我想,此刻的潘局长很有可能会想起多年前亲身经历的一幕一幕:我在实验小学工作期间,曾经为全体年轻教师服务过,义务辅导老师们参加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义务辅导老师们晋升职称前的英语复习迎考,这种场景至今仍然时时成为许多昔日同事的谈资。(我至今仍然保留着特级教师王东敏校长当年夫妻二人共同赠我的一支钢笔,我把它当作一件极为珍贵的礼物,也常常唤醒我对昔日的留念。)正是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才成就了实验小学的持续辉煌,也是同样的途径,唐国海校长从实小到百家湖小学后,带来了百家湖小学的蒸蒸日上。这样的场景,让潘局长感慨颇多。局长不愿打搅老师们练字,老师们也只专心于听讲,而这也是自我们的教师发展学校开办以来我的第一次脱离课堂。潘局长说,这支队伍的持续建设与发展,决定了学校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持续强劲发展。我深表赞同,且直言不讳地说,只要翠屏山小学需要我,我愿意谋求在本校的长期任职,期望能够陪伴我们的学校、老师、学生共同成长。
综合一下,反思一下,马校长当年强调“细节决定成败”是有现实意义的,今天看来,这句话仍然没有过时。相信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不会过时。没有将横幅悬挂起来,并不代表可以忽视细节,并不代表可以放纵自我。作为教师的职业荣誉、职业地位是靠一个又一个细节累积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