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1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发表日期:2010-11-24 阅读全文 (397)

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民复建小区小学的生存与发展 
--南京市翠屏山小学建校十年的回顾 
南京市翠屏山小学 孙军 
 
 
一、新建的农民复建小区小学 
 
翠屏山小学地处江宁城区的西郊边缘,是典型的农民复建小区小学。2001年起,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地域内原五所村小先后撤并组建而成。从地域上看,随着大开发学校从田间地头走向了农民集聚、外来人口混居的高密度居民小区之中;从师资队伍上看,仍然是原来五所农村小学的薄底子;从生源上看,学生从原先的纯农家子弟迅速扩容,新增了大量新市民儿童;从学校文化上看,从原先的低矮旧校舍变成了整洁明亮的新楼宇,从原先单纯的人际关联迅速扩充为复杂的多元文化。由于开发区迫切需要学校快速提升办学品质,以提升失地农民的子女教育质量、满足新市民的教育需求,同时,也为了能够给园区引进企业提供良好社会服务,开发区总公司每年给与学校足够的经济支持,成为学校组建之初的坚强后盾,并不断给学校注入强劲的动力。 
 
在初建阶段,学校尽管是江宁主城区典型的边缘学校,但是由于在教育系统普遍待遇低下的背景下,开发区总公司持续不断的给与学校充分的经济支持,再加上开发区总公司在区教育局拥有足够份量的话语权,因此,学校每年总可以吸纳足够数量的新教师加盟进来。学校领导与全体教职工奋力拼搏、克难求进,在硬件设施完备的前提下不断提升软件水平,2003年学校以高分通过南京市实验小学的验收,翌年,以免检的形式创建成江苏省实验小学[注①]。在短短的几年内将一所名不经传的新办学校创建成为江苏省实验小学,创造了新办学校的一个奇迹。 
 
 
 
二、城乡二元结构中的生存状况 
 
2004年,江宁开发区将翠屏山小学移交给区教育局,从此,学校成为区教育局的直管学校。学校因此而发生了若干变化: 
 
⑴学校主办权的移交导致学校快速“失血”—学校突然失去了开发区总公司的强劲的经济支撑,而区教育局是不可能像开发区那样拥有充足的资金供学校使用的。此前学校养成的“大气”成为学校不断新增债务的直接原因,经济困扰成为学校发展的拦路虎; 
 
⑵由于失去了开发区关照的诱惑和开发区总公司在区教育局的话语权,师资注入由“消防栓供水”改变为“水龙头滴水”,学校难以充分引入优秀的新教师加盟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停滞不前,并进而出现师资躁动现象,人心思动,出现优秀教师外流现象; 
 
⑶师资质量的停滞不前、办学质量的停滞不前,导致学校生源外流,在校学生数量急剧下滑,2005年在校生数为891人,成为办学史上的最低谷; 
 
⑷学校从开发区的“骄子”变成教育局“领养”的孩子,从原先的“宠儿”突然间沦落为“被忽略”的孩子。在区教育局直管的学校中,翠屏山小学是地理位置上的边缘、办学声誉上的落伍者,办学风格持续受到上级部门的批评性指导。 
 
从客观上来说,在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区管学校名义上属于“城区”学校,理应受到更多的关照。而实际上,在区管学校中,翠屏山小学由于地处边缘、发展停滞等等多方面原因,尽管戴着“城区”学校的帽子,实际上受到的是乡村学校的待遇,成为特殊的、名义上的“城区”小学,无论是在硬件建设上还是在软件建设上,学校长期在区管学校的最底层徘徊。 
 
 
 
三、城乡统筹背景下的生动发展 
 
1.统筹发展求均衡 
 
2006年起,南京市教育局加大了义务教育城乡统筹的力度,在全市掀起了“合格学校[注②]”的创建工作,并以此为序幕,揭开了城乡(城区与农村)教育统筹发展的新篇章。同年,政府化解义务教育学校债务,江宁区教育局在全区范围内掀起“合格学校”的创建工作的高潮,全年投入装备资金超亿元,这相当于此前五年的装备总金额,以此为开端,迅速缩小城乡学校--局管学校与镇街学校--之间的装备差距。 
 
2006年起,江宁区教育局按照“城乡统筹、均衡发展”的思路,新招迭出,不断谋求全面优质、高位均衡: 
 
⑴几年中,广泛开展合格学校创建验收活动,不搞假动作,确保真效果; 
 
⑵深入贯彻《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推动精细化管理、标准化管理; 
 
⑶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强推保安进校园、省内率先推出校方责任险、食堂责任险,为学校安全保驾护航; 
 
⑷全面推动“无烟学校”、“合格心理咨询室”创建活动,将关爱儿童健康成长的举措真正落到实处; 
 
⑸借“校安工程”创建的契机,全面推进城乡学校校舍质量达标工作,将全区中小学校舍建设质量整体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义务教育城乡统筹、均衡发展是政府工作思路的重大转型,对于各所学校来说,抓住机遇、又好又快地发展始终都是硬道理。在城乡统筹发展的历史机遇中,翠屏山小学幸运地搭上了末班车,主动争取统筹发展政策的关照,生均建筑面积由7.7平方米跃升到15平方米,各项基础装备达标,与其他兄弟学校一样,成为城乡统筹发展中的一所合格学校,从谷底中再度崛起,主动谋求缩小与兄弟学校之间的差距,力图实现校际之间的发展均衡。 
 
 
 
2.和谐发展有创新 
 
⑴发展离不开和谐。区教育局推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同城待遇、随班就读政策,翠屏山小学容纳了施教区内新增的35个大小楼盘以满足区域内的儿童入学需求,减轻了政府的压力,赢得了学校外部的和谐,促进了学校的发展;随着新教师的不断增加,学校持续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加快新教师的融入、提升教师群体的协调质量,以此不断巩固和提升校内和谐的层次与质量,确保学校各项事业的稳步发展。 
 
⑵和谐离不开创新。观念创新、行动创新不断制造新的和谐。南京市教育局、江宁区教育局新招迭出,持续追求教育公平。例如城乡统筹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在全市建议推广中小学教师礼仪规范、广泛深入地开展师德建设。翠屏山小学也适时以《礼》的校本课程建设为抓手,带领教师团队开展校本课程建设,在创新中不断培养新的和谐。制度的创新引导着新和谐的不断产生与范围的不断扩大,保证了教育事业又好又快的健康发展。 
 
⑶和谐离不开竞争。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在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人们又在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和谐有序的竞争可以满足教师更高层次的需要。积极稳妥推进中小学教师的岗位设置与竞聘工作,离不开竞争,但是也不可因此而忽视和谐的重要性。翠屏山小学正是在有序竞争的基础上公正实施教师的岗位设置与竞聘工作,激发教师向更高层次发展的精神追求与业绩追求,带来了教师群体在更高层次上的和谐。 
 
 
 
3.内涵发展有特色 
 
在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背景下,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不是靠削峰填谷,不是搞一刀切,而是大力推进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南京市教育局通过基础教育改革成果奖、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评选、景观校园创建、和谐校园创建、课题招标等活动,持续而有力地推动全市各校不断挖潜、打造特色,持续推进素质教育,“南京市学校素质教育实践指导30条[注③]”等一大批成果先后涌现出来。江宁区教育局结合友善用脑、高效课堂、公民道德实践等课题研究,依托地方高校资源,鼓励学校特色发展、内涵发展。 
 
在市、区非常重视学校内涵发展的氛围中,翠屏山小学紧紧围绕“尚礼崇智、育人为本”这一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知书达礼、做品行兼优的文化人”,不断追求有效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升,广泛开展适应儿童自主发展需求的儿童社团活动(主要有武术、国际象棋、国际跳棋、书法、舞蹈、合唱、国学经典诵读等选择性项目),让儿童在活动中启智,在活动中赢得快乐与成功。学校创建成为省级绿色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实验学校、国际象棋运动特色学校、儿童武术项目特色学校。内涵发展有特色,让每一所学校都能寻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亮点,从而让区域内的学校群体精彩纷呈、共同发展。 
 
 
 
4.科学发展有前瞻 
 
***总书记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学校要想长久发展、与时俱进,就必须做到以人为本、注重可持续发展。 
 
⑴学生的发展为立业之本,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逐步推行小班教育,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的《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新班额计划的实施意见[注④]》,规定小学每班不得超过45名学生。而在此前,南京市已在100多所中小学推广小班化教育,并成为国内推行小班化教育的排头兵。提到小班化教育,就不能不提到南京教育。 
 
2006年秋季,翠屏山小学在市区两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有幸成为小班化实验学校。此举彻底扭转了学校生源持续外流、教育质量长期低迷的颓势,使得学校跻身于备受社会关注、家长放心的优质学校之一,为学校的特色发展、内涵发展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难得的机遇。学校把对每一个学生的关爱落实到日常的具体教育教学行为中:按课表上课,杜绝“拆东墙补西墙”挤占任何一科的教学时间;推行小组合作、自主管理,引导和帮助儿童生动发展;改革“三好学生”评选机制,让符合条件的学生都能当选,从而激励所有学生全面发展;定时召开班级规模的家教经验交流会,杜绝“走过场”的单向信息传输的低效家长会。 
 
⑵以教师的发展为立校之本,关注每一个教师的成长。温总理说:“一个好老师,可以教出一批好孩子;一个好校长,可以成就一所好学校;一批教育家,可以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注⑤]。”南京市教育局长期坚持推荐优秀校长参加“全国校长发展学校”的学习,积极鼓励教师在职攻读硕博学位、提升教师群体素质,长期坚持新教师“凡进必考”、严把入门质量关;江宁区教育局也积极开展“未来校长发展学校”的教育工作,为将来储备优秀的校长后备人才,同时坚持开展“特带优[注⑥]”选拔与后备培养。 
 
在这样的氛围中,翠屏山小学也与时俱进,抢抓机遇。学校深知,教师队伍质量是学校办学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学校在此方面的举措主要有①追求有效、高质的校本教研活动;②引导建立学习型师资队伍,尤其强调年轻教师每周练字与读书交流活动[注⑦];③注重教师文化素养与业务素质提升,鼓励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博学位与专业研修;④注重优秀教师培养,设立名师工作室,在校内骨干教师评选中积极吸纳中老年教师并同步开展培训与考核;⑤在岗位聘任与绩效考核上关心弱势教师。 
 
⑶注重人财物事气[注⑧]的统筹管理,不断拓展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在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背景下,学校科学发展、长久发展,就必须科学谋划、从长计划,努力确保可持续发展。例如,翠屏山小学抓住机遇,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投资扩建学校二期工程,大幅提升了生均使用面积,确保了儿童图书馆、儿童影剧院、儿童武术馆、篮球场、教师停车场的建设与长期有效使用;学校针对本校外籍儿童增多的现象,及时提出国际理解教育的教育实验,在世界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促进儿童个性化成长;根据学校的发展现状与发展愿景,结合“十二五”规划的制定,紧紧围绕“尚礼崇智、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简化学校行政管理、强化学校业务引导、浓郁学校文化氛围,努力追求与先进学校在更高层次上的均衡发展、协调发展与特色发展。 
 
 
 
 
[注①]2006年底,江苏省教育厅停止省级实验小学的创建评估活动;年底,南京市教育局停止市级实验小学的创建评估活动。 
[注②]这实质上是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的“标准化”运动,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促进城乡学校加大教育技术装备投入,缩小城乡学校在教育技术装备硬件上的差距,此后进一步开展使用情况的反复督察,藉以提升设备的使用效率,将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理念真正落实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注③]徐传德《用实践为素质教育求解》,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 
[注④]引自中国南京网站[/font]http://www.nanjing.gov.cn/zwgk/zfgb/1006/100605/201007/t20100715_301250.htm 
[注⑤]引自温家宝《[/font]强国必强教 强国先强教》,中央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gov.cn/ldhd/2010-08/31/content_1692288.htm 
[注⑥]指特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市优秀青年教师,江宁区内也评选学科教学带头人(包括教科研带头人、德育工作带头人)、骨干教师。 
[注⑦]详情可参见翠屏山小学网站www.cpsxx.com 
[注⑧]张新平《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标准的若干思考》,教育研究,2010年第6期 
 
注:本周二、三两天,教育部基教司、南师大组织了“城乡统筹背景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讨会,来自全国八个省份的教育部门领导、校长、教师代表应邀参加会议。我有幸聆听并作交流发言。此文即为大会而撰写。

  • 标签:学校 生存 发展 
  • 发表评论:
    天涯博客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