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间 记 忆
<<  < 2011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最 新 评 论
专 题 分 类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留 言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教育领导方法概述
[ 2011-8-25 13:50:00 | By: 孙军 ]
 

教育领导方法

内容提要

教育领导方法是在一定的教育领导环境中,教育领导者为达成教育领导目标而采用的相应的领导手段,是领导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在教育领导工作中的体现,是方法论、方式和方法所构成的、分层次的系统整体。方法论主要包括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对立统一,以及系统论、信息论与控制论,基本的教育领导方法即由此派生。教育领导方式按领导活动的侧重点可以分为事务取向、人员取向、并重趋向三种,按领导指挥的模式也可分为命令式、说服式、示范式与激励式四种,按领导者对待下属的态度也可分为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三种。本章详细介绍了九种教育领导方法:塑造个人形象的领导方法,树立公共形象的领导方法,用人的领导方法(思想政治工作),调查研究的领导方法,弹钢琴的领导方法,典型示范的领导方法,目标领导法,时间管理的领导方法,会议领导的方法。

 

第一节    教育领导方法的含义和特征

 

一、教育领导方法的含义

所谓方法,是指主体在对象性活动中的行为方式和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用的途径、手段和工具的总合。领导方法则是指领导者为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实现目标,保证事业健康发展、管理活动顺利进行而采用的行为方式和手段。领导者面临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任务和目标,二是完成任务和目标的方法。毛泽东同志曾经有过精辟的论述,他认为对于工作,“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是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一切工作,如果仅仅提出任务而不注重实行时候的工作方法……那么,什么任务也是不能实现的”[1]。毛泽东同志用过河要用桥或船这一形象比喻,深刻说明了方法与任务的关系,说明了方法对于领导活动的重要意义。

在教育管理学方法体系分析框架的设计上,南京师范大学张新平教授秉持“两层面三层次”观[2],此观点同样可以用来理解教育领导学方法体系。教育领导方法是在一定的教育领导环境中,教育领导者为达成教育领导目标而采用的相应的领导手段,从横向层面上区分为教育领导工作中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两个层面,这两个层面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每一个层面又从纵向层次上划分为由密切相关的方法论、方式与具体的方法技术三个层次构成的有机系统。一般说来,教育领导的方法论,是教育领导者取得科学领导方法的哲学依据;教育领导方式,主要呈现的是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所采取的领导态度、领导活动与行为;教育领导的具体方法技术,是教育领导者在某一时期、某一阶段解决某种具体问题所采用的方法。

 

二、教育领导方法的特征:

1.教育相关性。教育领导方法,主要作用于教育领域,从最基层学校的教育领导,到教育局、教育厅、教育部等各个层级的教育领导,无不与教育紧密相关,其影响力有时会波及到社会的多个方面。正因为社会对教育相关的政策出台、领导方法常常使用更高要求的评价方法,领导方法无不深深地打上了教育相关的烙印,文明、公平、正义、严谨、智慧等等词语,常常被用于评价教育领导方法是否有效。

2.创造性。创造性是一切领导工作的特点,而领导工作的创造性则集中体现在领导者的领导方法上。一个颇具创造性的领导者,在领导方法的运用上,既不能“邯郸学步”,更不能墨守成规、固步自封,而必须构思新颖、奇招迭出,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例如,在学校制定奖励性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时候,尽管有一些学校领导者采用了“好好先生”的做法,但是仍有一些学校成功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积极稳妥地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奖励办法,充分激励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体现出学校领导者领导工作中的创造性价值。

3.灵活性。领导方法没有一定的模式,它会因人、因时、因事、因地而异,即使同一个领导者在处理不同环境下的问题时也会运用不同的领导方法。另外,领导系统的不断发展变化,也决定了领导方法应“随时而变、因俗而动”。例如,在北京某小学成功实践的领导方法在南京市某小学就不一定能够完全照搬使用,反之亦然。领导方法的灵活性,保证了领导活动的和谐性。如果缺乏灵活性,必然将使得领导方法落后于客观形势的变化,变得生硬僵化。当然,灵活性并不排斥它在某些方面、某些环节、某些特定历史阶段的相对稳定性,它要求领导者通过灵活的领导方法来实现领导活动的稳定进行。

4.实践性[3]。教育领导方法来源于教育领导实践,同时又作用于教育领导实践。实践性是教育领导领导方法的一个显著特点。一方面,领导方法来源于教育领导实践,任何一种领导方法都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而不是凭空想象的。实践是领导方法产生的肥沃土壤。另一方面,领导方法一旦形成,又必须运用于教育领导实践、指导实践。教育领导方法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还必须运用到教育领导实践中去,只有这样,教育领导方法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体现价值。

 

 
 
  • 标签:教育 领导 方法 
  • 发表评论:
     
         
       
         
    天涯博客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