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与教师专业成长
文/孙军
美国著名管理大师杜拉克说:“不能管理时间,便什么也不能管理。”实践证明,时间管理是事业成功的关键,更是教师专业成长品质提升的关键。
一、时间管理之于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
《心理学大辞典》对“时间管理”的解释为:“个体为有效利用时间资源进行的计划和控制活动。也即要在同样的时间消耗下,为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和有效性而进行的一系列工作。其目标是要使人们从被动地、自然地使用时间转到系统地、集中地、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分配使用时间,从而进行高效的、富有创造性的劳动。”黄希庭等从人格视角出发研究时间管理并提出时间管理倾向概念,认为时间管理倾向是个体在运用时间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是一种人格倾向,具有多维度多层次心理结构,它由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构成,是价值观、自我监控和自我效能在个体运用时间方式上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即时间维度上的人格特征。
教师专业成长是指老师在工作实践中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不断完善的持续过程,一般要经历学习积累、拓宽发展、完善成熟、改革创新等阶段。伯利纳(Ber Liner)认为,教师专业成长一般要经历新手教师(2—3年)、熟练新手教师(3—4年)、胜任型教师(5年左右)、业务精干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五个阶段,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亦应符合这个规律。一名新教师在理想状态下成长为专家型教师大约需要15-20年,而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从教多年的教师,长期徘徊在第二到第四个阶段之间。也就是说,并非每一位教师都能自然地成为专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其实是稀缺的教育资源。在专家型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有效的时间管理至少具备以下作用:一是保证目标指向正确。始终将专家型教师明确定为专业发展目标的教师更加容易成长为专家型教师。二是增强职业成就感。目标明确、规划得当,掌握一定的时间管理方法,对时间进行有效地利用,有助于提高教师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增强其职业成就感。三是提升专业成长的品质。善于管理时间的教师,不仅能够出色快捷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取得良好的工作成绩,还有更多的时间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和技能,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四是提升生活品质。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有助于教师有条不紊地应对工作与生活,有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从而克服职业倦怠。
二、教师个人时间管理策略
1.根据象限法则培养优先意识。在教师的工作实践中,很多教师往往不分主次,认为每件事都要做而且都要做好,而时间又不够,所以经常感到困扰甚至身心疲惫。如果把所有的事务按重要性、紧迫性两种属性排列,可以分为四类,或称四个象限:A类,既重要又紧急的事务,如解决急迫的问题、处理危机、完成有期限压力的计划等;B类,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务,如个人专业成长、与家长建立信任关系、排除安全隐患等;C类,不重要但紧急的事务,如接待不速之客,处理某些信件、文件、电话等等;D类,既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务,如一些可做可不做的杂事,一些不必要的应酬等等。根据时间管理的象限法则,应按照B-A-C-D的顺序,把更多精力集中到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务上来,此类事务解决得好,那么重要又紧急的事务就会越来越少。
因此,教师要培养优先意识,在认准工作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各项工作的重要程度和必须完成的时限排出处理的先后顺序,分出主次,明确哪些事情是急着办的,哪些事情是可以放一放的,哪些事是必须自己来做的,哪些事是可以交给学生来做的,哪些事情是个人事务应当放在其他时间完成的,然后把主要时间和精力用来处理重要事情。抓住了处理重要问题的时间,就提高了时间管理的时效。如专业成长就必须列为B类事务,由教师亲力亲为,授权是无意义的,放弃也是不应该的。所以应合理安排教育教学工作与教师专业成长相关课程的学习,这样就抓住了主要矛盾,从而确保教学相长的成效。
2.订立科学的目标策略。首先,学会合理确定目标,目标是行动的指南。但学习目标的确立,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增强目标意识,在对自己实际情况比较科学的估计和预测的基础上,自主而实事求是地制订切合实际的目标。
二是目标必须具体可测。三是目标要分层渐进。一位著名的马拉松运动员说:“我没有什么取胜的秘诀,只是在比赛时,将整个赛程分成不同的路段,并在各个路段设定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可以是一根旗杆、一棵大树,也可以是一个标语牌。比赛时,我尽力从一个目标向下一个目标冲刺,直至跑完全程。”教师专业成长亦如赛跑,必需分层次、分阶段地设定目标,渐次推进。其次,学会授权。每天只有24小时,如果每一件事都亲力亲为还要做得最好,那是不可能的。在教育学生和管理班级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那些学生能够完成的工作,尽量让学生自己来完成。这在时间管理方法上叫做“授权”。当然,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知识与技能等各方面还不够成熟,所以教师不能简单地把工作的权力下放,而应在学生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在下放权力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如何完成工作的方法。同样,在个人生活中,也可以通过合理授权给他人,从而减轻自己的时间负担,得到更多时间用于个人专业成长。
再次,学会协作共进。教育教学活动需要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互相学习、团结协作、取长补短。为此,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协作增效的价值,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发现与培养志同道合的朋友,通过与同事、学生、家长协作,相互支持、相互帮助,提高教学工作效率,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同时节约大量的时间。注意协作要懂得与人分享,一个不懂得与人分享的合作者,不可能取得真正的进步。
3.节约时间的策略。一是拒绝打扰,减少浪费。日本专业的统计数据指出“:人们一般每8分钟会受到1次打扰,平均每次打扰大约是5分钟,总共每天大约4小时,其中80%(约3小时)的打扰是没有意义或者极少有价值的。而人被打扰后重拾原来的思路平均需要3分钟,总共每天大约就是2.5小时。也就是说,每天因打扰而产生的时间损失约为5.5小时,按8小时工作制算,这占了工作时间的68.7%,所以说‘打扰是第一时间大盗’。”教师每日受到的打扰主要来自学生、同事、家长,以及来自社会的不速之客,这些打扰占其每日时间利用的很大比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学会拒绝打扰,对于无意义的打扰要学会礼貌地拒绝;按照自己效率最高的作息规律安排时间;每天可以安排固定时间用于接待家长,也需要提醒家长、同事要互相珍视对方的时间,不要随意打扰对方。二是了解自身生物钟,科学使用时间。生物钟决定一个人什么时间效率高、什么时间更容易集中精力,因此,合理利用最有效率的学习时间是高效学习的关键。三是要保持最佳学习状态与工作状态,除了保证充分的休息之外,还要加强体育锻炼,每天挤出一定时间锻炼身体,以切实提高效率。同时,教师应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置身于一个能促使自己专心学习的氛围之中,可以有效提升自身专业成长的效率。此外,还可以通过合理使用“十分钟”,重视并学习高质量的休闲来节约时间、充实自我,促进自己的专业化发展。
三、学校时间管理策略
1.注重时间管理的规划。学校管理中需要注重规划,明确优先顺序。学校的规划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学校的整体战略规划、处室部门的分项目规划、中层干部的项目执行详细规划、教师与班级的目标与任务,等等。明确各级规划,可以给学校发展带来更为广阔的空间,也给教师专业成长创造更加充沛的时间和丰富的舞台。如明确目标与细致规划便于合理地安排日常工作,可以减少行政性紧急事务对教师的干扰,引起教师的重视并做好事前准备,杜绝拖延与塞责,从而提升教学工作品质与效率。
2.提高校本研修品质。教师专业成长离不开教育实践,而校本研修的基本着眼点就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校在教育管理实践中需要充分意识到:第一,制度保障是基础。校本研修必须制度化,并且制度要不断完善、不断创新。在一定的制度保障下,积极营造校本研修的学习氛围,给教师一个创造的空间。同时要注意,校本研修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仅靠领导者的智慧与管理是远远不够的,真正决定研修活动品质高低的是学术领头人,这要求学校领导者不仅要有远见,更要有大胆实践的精神、务实管理的能力和任人唯贤的胸怀,需要学术领头人有效协调个人成长与团队成长的关系、协调个人时间与团队时间的管理。第二,评价体系是关键。科学的评价体系应该以人为本,应当有利于调动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科学的评价体系,必然倡导教师追求团队和个人的专业价值,必然催生出教师专业成长旅途中的佼佼者,他们就是明天的专家型教师,学校应当将他们的时间管理方法树立为教师学习与借鉴的典范。第三,重视积累是要点。校本研修是一个“理论学习——实践反思——再理论学习——再实践”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需要大量资料的积累,实质上也可以说是一个“积累——积累——再积累”的过程,对待学习与积累的不同态度,其实就是专家型教师与普通教师之间的根本区别。
3.强化时间管理的引导与激励。
首先,严肃会议管理,强化时间意识与效率意识。会议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学校决策、计划、总结、反馈、落实任务的重要渠道和手段。可以说,学校会议的质量决定着学校发展的速度、决定着学校的办学品位,但会议也是浪费时间的重大因素,因此必须减少会议性时间浪费、提升会议品质与效率,为此要明确会议制度,合理安排会议时间,明确主题和程序,组织参会者认真“备会”。其次,倡导健康休闲,劳逸结合。现代生活的节奏、工作强度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学会劳逸结合,学会健康休闲、科学饮食与锻炼,让自己时刻保持健康的身体和愉悦的心情。学校管理者应当有意识地在教师群体生活中适当安排这些内容。再次,适当激励有助于提升教师时间管理品质。如有的学校尝试对优秀教师奖励性实施弹性工作制,让他们根据自身工作岗位的性质以及个人的生物钟特点,科学安排工作时间和学习时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的学校对教师团队发展进行考核与奖励,促进了学习型团队的发展。这些都是在管理实践中产生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时间管理技巧,值得管理者反思与借鉴。
上午,原来的同事给我带来一张汇款单,我疑惑了一下,想起来这是五月份的《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刊出的文章的稿费。于是,从网上将刊出的文章刊登在这里,也供我的朋友们比照一下,刊出的文章和我原来所写的原稿(http://sunjun.tyblog.com/70369.shtml),还是有很大改动的。这就要感谢杂志编辑了。今年的稿费,好像已经收到过好几张了,都是让孩子去取的,送给她做零花钱了,也借机引导一番。这次,孩子出去上学了,我看看是不是还要保存一段时间,等孩子回来去办理。联想前年的一张稿费单,因为错过取款时间,被老婆和孩子抱怨了好一阵子,看看我现在的表现,已经明显进步了。
拿着稿费,心里就会想着:下一张会是什么时候过来呢?标准会不会再提高一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