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大邵泽斌老师是我多年的好友,他跟我说:“我们的学生都是对教育工作充满好奇和热情的,请你从一个专家型学校管理者的角度,谈谈未来中小学教师如何做研究。”我想,大体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他对自己的学生非常关心,诚如张乐天老师对他一样,于是让我这个和尚帮他念一段经文给同学们听听,帮助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迅速的成长起来。
我知道,教育学的这些同学走上教师岗位之后,终究会有许多人走上教科研管理岗位的。诚如《肖申克的救赎》中,主人公所说过的:“我得经常同自己说,有些鸟儿是关不住的,他们的羽毛太鲜亮了。”(I have to remind myself that some birds don’t mean to be caged. Their feathers are just too bright.)既如此,不如现在就好好善待这些鸟儿。于是,我怀着忐忑之心,和教育学专业的毕业生们、未来的教育家们聊了一下我对于科研这个话题的理解(有点班门弄斧之嫌)。 以下是谈话提纲:
在研究中发展自我
--赠与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同学们
孙军
一、什么是研究
1.词典的解释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探求事务的真相、性质、规律等;考虑或商讨(意见、问题)。
2.英文翻译
Study, research, consider, discuss
3.我的理解

二、研究什么
1.研究人
研究自己的理论(信奉理论、实践理论)
研究自己的优点与劣势(需要或目标,可用资源;优势与劣势,语言、文笔、实践;性格,友善与孤僻,重财重色重友,重眼前重长远,重家族重个体)
研究身边的相关者(学生、家长、同事、领导)
研究圈外的潜在相关者(神经元之间建立联系)
2.研究事
了解外界的大事
研究眼前的事(工作:岗位平台、教育教学,先有位后有为,现有为后有位;生活:衣食住行;学习:为发展奠基、加油)
研究背后的事(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为什么他升职了,而我还在原地呢?)
3.研究物
环境、设施设备、物质资源(衣食住行、专业学习、个人兴趣)、物质用途(成长工具、丰富生活、沟通情感)
三、为什么研究
1.人类本能
看到感兴趣的现象,都期望了解其本质。智商越高,这种动机越为强烈。
“如门前有一溪,其先得知溪中有水,其后知得水源头发源处。如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四十时是见得那‘率性之谓道’;五十时是见他 ‘天命之谓性’。到六十时,是见得那道理烂熟后,不待思量,过耳便晓。”(《朱子语类·论知行》)
2.成长需要
毛泽东: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调查研究,是为了更好地汲取经验与教训,多走直路、少走弯路、不走错路,是为了争取高效、确保有效、避免无效。
3.价值体现
对不平等的有利一端的不懈追求,是教师个人成长、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而研究是达成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
在实践中研究(在做中学),努力发现指导实践的深层次理论(实践理论),将其反复对照理性学习和思考得来的教育理论(信奉理论),寻求两者之间的差异,并力图知之。(知之,而后言,即让语言滞后于思维;也可不言,让思维进一步深化,让机会进一步成熟。)
四、怎样研究
1.研究起点
从宏观开始研究、从微观开始研究、从书本开始研究、从身边开始研究
2.课题类型
大张旗鼓的显性课题、默默无声的隐形研究
3.研究方式
独自研究、小团队合作、借力研究(从跑龙套开始,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五、发展自我:眼高手低
电教中心: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招生办:做人要知足,做工作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南师大:生活的理想,就是理想的生活。
1.词语解释
释义一:最初眼高手低指做人眼界要开阔,目标要远大,做事情则要低下手来,脚踏实地,踏踏实实的做工作。
释义二:现在多解释为,要求的标准很高(甚至不切实际),但实际上自己也做不到。
其实这本是一个劝人向上的词,与之相对的一个词叫志大才疏。
2.如何眼高
⑴善于借势,水涨船高
师出名门,入职名校
⑵精心造场,提升平台
拜师,交友
⑶持续学习,创造眼高
学习是进步的阶梯;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⑷研究问题,提升精度
分清(problem,issue,question),确保研究有效;入木三分,提升研究精度。
3.如何手低
⑴脚踏实地,态度端正,从基础做起
⑵三人行,必有我师,向同事学习,做人身段低
⑶从学徒做起,尝试个人课题,研究起点低
4.从容成长
眼高手低的实践:从容
⑴描绘愿景(一张白纸,可以画最新最美的画?)
⑵时间管理(时间管理与教师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