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分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63、感性知识是对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
64、理性知识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特征内在联系,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65、知识学习类型:根据知识本身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根据新知识和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66、知识学习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提取三个阶段。
67、知识直观的类型: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68、模象直观一般比实物直观教学效果好。
69、知识概括分感性概括和理性概括。感性概括即直觉概括,是在直观的基础上自发进行的一种低级概括形式;理性概括是在前人认识的指导下,通过对感性知识经验进行自觉加工改造,来揭示事物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与联系的过程。
70、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7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72、以往的理论解释:痕迹衰退说(亚里斯多德、桑代克),干扰说,同化说(奥苏泊尔),动机说(佛洛依德)。
73、前摄抑制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的学习材料的干扰;倒摄抑制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74、遗忘的实质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奥苏泊尔-同化说)
75、深度加工材料是指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
76、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
77、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其基本特点:
⑴通过学习或练习形成⑵一种活动方式⑶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要求。
78、技能分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具有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心智技能也叫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如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特点是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79、操作技能形成分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80、加里培林将心智动作形成分为5个阶段:定向,物质与物质化,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内部言语动作。
81、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形成分三个阶段:认知,联结和自动化。
82、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将心智技能形成分三个阶段: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83、学习策略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复述策略6个:随意识记和不随意识记,排除相互干扰,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形式多样化,画线。
精细加工策略5个:记忆术,作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组织策略3个:列提纲,利用图形,利用表格。
84、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85、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具有三个特点: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
86、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87、目前公认的是以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来代表创造性,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着不同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主要特征有三个: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88、影响创造性的因素三个:环境,智力,个性。
89、态度是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态度的结构3个: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
90、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心里特征和倾向。
91、品德的心理结构三个成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92、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他律道德和自律道德。10岁之前,儿童对道德行为判断主要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10岁之后,判断主要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称为自律道德。
93、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三水平六阶段。三水平:前习俗,习俗,后习俗;六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相对功利取向,寻求认可取向,遵守法规取向,社会契约取向,普遍伦理取向
94、研究表明,大多数9岁以下儿童以及少数青少年处于前习俗水平,大部分青年和成人处于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一般要到20岁以后才能出现,只有少数人能达到。
95、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96、态度与品德的形成经历依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
97、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从众指人们对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服从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98、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
99、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
100、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
101、心理健康的标准6个:⑴对现实的有效知觉⑵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⑶自我调控能力⑷人际交往能力⑸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⑹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102、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8个:焦虑,抑郁,强迫,恐怖,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性偏差,进食障碍,睡眠障碍。
103、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6个:⑴开设相关课程⑵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⑶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⑷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⑸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⑹小组辅导。
104、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归纳为两个方面: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寻求发展。
105、做好心理辅导工作的原则6个:面向全体学生,预防与发展,尊重与理解学生,学生主体性,个别化对待,整体性发展。
106、行为改变基本方法6个: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惩罚法,自我控制法。
107、行为演练基本方法3个:全身松弛训练,系统脱敏法,肯定性训练。自我肯定行为表现在三个方面:请求,拒绝,真实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
108、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109、布卢姆等人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110、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发现教学,情境教学,合作学习。
111、合作学习具备5个特征: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各自尽力,社会互动,团体历程。
112、个别化教学模式: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掌握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