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间 记 忆
<<  < 2012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最 新 评 论
专 题 分 类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留 言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教育心理学(北师大版)复习之知识点一
[ 2012-2-14 11:14:00 | By: 孙军 ]
 

1、教育心理学的内容:5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3过程(学习,教学,评价、反思过程)。

2、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3、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4、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廖世承1924年编写的。

5、教育心理学发展过程:初创、发展、成熟、完善。

6、成熟时期特点:注重结合实际,为学校教育服务,把学校和课堂看作社会情境,研究其中影响教学的社会心理因素。

7、完善时期:布鲁纳总结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成果表现在4个方面:主动性、反思性、合作性、社会文化研究。

8、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到死亡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9、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10、我国心理学家将个体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记住前6个)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

11、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出现反思思维,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要以具体形象为支柱,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

12、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13、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此期间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而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无影响。

142岁是口语发展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关键期

15、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期到青春期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0-2岁),前运算(2-7岁),具体运算(7-11岁),形式运算(11-15岁)四个阶段。

16、最近发展区: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解决问题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水平之间的差异。

17、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外显行为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行为有稳定区别的心理特征。

18、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8个阶段(重点记前5个):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主动感对内疚感;勤奋感对自卑感;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亲密感对孤独感,繁殖感对停滞感,自我整合感对绝望感。

19、影响人格发展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20、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对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

21、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22、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作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23、认知方式(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24、认知方式差异: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

场独立方式的人对客观事物作判断,以自己内部作参照,不易受外在因素影响和干扰;场依存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

沉思型倾向于深思熟虑,错误较少;冲动型倾向于很快检验假设,常常出错。

辐合型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找到适当唯一正确的答案,发散型表现为思维沿着不同方向扩展,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

25、世界著名智力量表是斯坦福-比纳量表,1905年编制。

26、研究表明人们的智力水平呈常态分布(钟形分布)。

27、性格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28、性格特征差异:从4个方面分析⑴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⑵性格的理智特征⑶性格的情绪特征⑷性格的意志特征。

29、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合理持久的变化。

30、人类学习: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31、学生学习: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进行,是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前人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充实自己的过程。

32、加涅学习结果分类:5个: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33、我国心理学家学习分类:知识学习,技能学习,行为规范学习。

34、联结学习理论: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论,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论(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认为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必须同时或近于同时呈现,间隔太久难于建立联系;条件刺激必须先于无条件刺激呈现。)(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和负强化<撤销惩罚>之分)

35、认知学习理论:苛勒的完形-顿悟说,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6、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

37、意义学习就是把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联系;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事实上,接受学习是学习者掌握人类文化遗产及先进科学技术知识的主要途径。

38、奥苏伯尔提出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就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其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39、动机:是指引导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具有三种功能:激活,指向,强化。

40、学习动机: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41、学习动机的2个基本成分:学习需要与学习期待;学习需要指个体在学习活动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学习期待指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

42、学习动机的种类: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分高尚的与低级的;根据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分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根据其动力来源,分内部和外部学习动机。

43、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正向一致

负向一致

正向不一致

负向不一致

学习动机

+

+

学习行为

+

+

学习效果

+

+

44、学习动机理论5个:强化,马斯洛需要层次,成就动机(阿特金森),成败归因(维纳),自我效能感(班杜拉)。

45、强化理论: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强化一般增进学习动机,惩罚一般削弱学习动机。

46、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的基本需要5种: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是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具有两方面的含义:⑴完整而丰满人性的实现⑵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

47、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成就动机理论将个体分为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败者。力求成功者目的是获取成就,他们会选择有所成就的任务,最有可能选择成功几率50%的任务;避免失败者倾向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通常不选择成功几率50%的任务。

48、成败归因理论:三维度六因素。三维度:内部归因外部归因;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和不可控制归因;六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

结果归因

责任归因

稳定性

内在性

可控性

稳定

不稳定

内在

外在

可控

不可控

能力高低

+

 

+

 

 

+

努力程度

 

+

+

 

+

 

任务难度

+

 

 

+

 

+

运气好坏

 

+

 

+

 

+

身心状态

 

+

+

 

 

+

外界环境

 

+

 

+

 

+

49、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50、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曲线):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激起水平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

51、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经验对完成其它活动的影响。

52、迁移的种类:据迁移影响效果不同分正迁移,负迁移;据迁移内容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分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据迁移内容不同分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据迁移内在心理机制不同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重组性迁移。

53、迁移理论:形式训练,共同要素,经验类化,关系转换认知结构迁移。

54、形式训练说:迁移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认为迁移无条件,自动发生。

55、共同要素说:迁移是非常具体的,有条件的,需要有共同要素。(桑代克)

56、经验类化理论:强调概括化的经验在迁移中的作用。(贾德)

57、关系转换理论:迁移取决于能否理解各个要素之间形成的整体关系,能否理解原理与实际事物的关系。(格式塔心理学)

58、认知结构理论:主张认知结构中某种成分是决定迁移能否发生的根本条件;强调外界环境与主体的相互作用对迁移的影响,通过社会交互作用与合作学习,可以促进迁移的产生。(奥苏泊尔)

59、一方面,使学生产生最大程度的迁移,是有效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另一方面,真正有效的教学又必须依据迁移规律。

60、心向与定势:先于一定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

 
 
  • 标签:教育心理学 复习 
  • 发表评论:
     
         
       
         
    天涯博客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