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2009-08-25 阅读全文 (1469)
[摘要] 面对小学生近视率偏高的现象,本文从社会、家庭、教师、学校层面剖析了小学生近视的成因,从强化学校、教师、家长防近意识以及规范学校管理等角度提出预防策略。
[关键词]儿童,近视,成因,预防
1.小学生近视的现状
据资料显示,我国青少年近视率高达50%-60%,居世界第二位,2009年5月,在世界爱眼日前夕,我们对全校共1008名儿童进行了视力普查,由本校的专业校医独立完成。此次普查使用国际标准视力表,采用小数记法,利用人工照明环境,视力表距离被检查者5米,并使1.0这一行与被检眼在同一高度。两眼分别检查,先左眼,后右眼,充分保证此次普查数据的真实可靠。其中,单眼裸眼视力<1.0,即为近视。检查结果令人震惊,近视儿童占各年级儿童总数的比例如下:
年级 近视率 年级 近视率 年级 近视率
一 32.99% 三 42.26% 五 68.57%
二 26.67% 四 58.17% 六 79.35%
2.成因分析
虽然到目前为止,导致近视的原因仍未十分清楚,但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例如,遗传、体质、疾病等因素常常导致病理性近视眼、先天性近视眼,这些不是本文讨论的范畴;而环境因素、用眼习惯等,是导致小学生近视的重要因素,也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内容。
2.1社会因素
用眼过度是小学生近视率上升的重要因素。
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家长与儿童共同活动的时间减少,电视、电影、网络提供的诸多信息时时刻刻吸引着儿童的眼球,成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亲密伙伴。电视、电脑、电子游戏,造就了“电视眼”,培养了“网迷” , 给儿童的视力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整个社会对儿童学业成绩的过度重视也直接导致了二长一短,即:每天学习时间长,一次持续用眼时间长及睡眠时间短,同时也导致了两多一少,即:课外作业多、考试多及课外活动时间少,加重了眼睛的负担。因用眼过度、眼睛过度疲劳,眼球就发生适应性变化,引起视力下降。
2.2家庭因素
①桌椅高度差
儿童在家看书、写字,通常使用供成人使用的办公桌椅。根据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合适的桌、椅高度差应为21.5~32.5cm,而成人使用的办公桌椅高度差接近40cm,极不适合小学生使用。高度差过大,上肢支撑无力,身体易前倾;若将椅子垫高,则两腿悬着没有支撑点;如果两足撑地,则大腿又不能与地面保持水平也会造成身体前倾,无法维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在这样的桌椅上一坐就是数年,严重危害着正处于发育阶段的儿童的视力。
②书房采光
书房采光分为自然采光与室内照明采光。许多家庭设置书房时没有充分考虑书房的自然采光,更多的家庭根本没有真正的书房,充其量是一个采光较差的小屋子而已。
用于阅读的室内照明光源包括环境照明和作业照明。进行精细阅读、写字时,除了提供环境照明,也需要提供作业照明。许多家庭为孩子提供护眼台灯作为阅读的唯一光源,而没有提供合适的环境照明,容易引起视觉疲劳。
劣质的护眼灯也容易引起视觉疲劳。护眼灯与普通日光灯同属于荧光灯的范畴,普通日光灯发光时产生每秒100次的周期性明暗闪烁,这种波动就是低频闪;护眼灯则是把低频闪改为高频闪,将灯管的明暗闪烁加快到每秒几千次甚至几万次,超过人眼的神经反应速度,使眼睛感觉不到灯光的频闪变化,因此对眼睛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是劣质的护眼灯不仅没有保护作用,相反还有可能伤害孩子的视力。许多家庭为孩子选购了护眼台灯,但是往往重视了台灯的式样,而忽略了对质量的应有诉求。
③“触电”
电视、电脑已经成为儿童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过度沉迷于电视,造就了“电视眼”, 给儿童的视力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由于人眼长时间观看过亮、偏色、晃动的电视画面,出现眼睛疲劳、干涩、流泪、发胀、疼痛,甚至眼花、畏光、头晕等症状,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影响眼睛的生理功能,导致严重的眼疾,这就是俗称的“电视眼”现象,是小学生近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诱因。
电脑与网络对身体及心智皆处于成长发育阶段的广大儿童来说,吸引力太大了,已经成为儿童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一些儿童成了“网迷”,放学一回家就坐在了电脑前,两眼直盯着电脑屏幕,使得本来就不多的课外体育锻炼时间变得少之有少。电脑的紫外线照射造成眼球提前老化,长时间、无节制地盯着电脑荧屏,必然导致视力的严重下降。因此对于尚不具备较强自控力、缺乏自觉性的儿童来说,家长必须做好引导,做好监管。
④饮食营养
不良的饮食营养搭配和不良的饮食习惯会造成儿童体内各种微量元素的缺失,会导致近视和眼疾的发生。不良的饮食习惯包括不吃早餐、偏食、挑食、嗜甜食。
儿童多嗜甜食,据有关专家测定,甜食中的糖分在人体内代谢时需要大量的维生素B1,如果机体中糖分摄入过多,维生素B1就会相对不足,从而影响视神经发育所需维生素B1的正常供给,埋下近视的隐患。同时,摄入的糖分过多,还会降低体内钙的含量。因为过量的糖在体内会使血液偏酸性,人体要保持酸碱平衡,就不得不动员大量钙质去中和酸根,从而引起血钙不足,减弱眼球壁的弹性,在眼内压的影响下,眼壁扩张,使眼球前后径增大,助长近视的发展趋势。
⑤睡眠
近视的发生确实与睡眠时间不足有密切关系。眼科专家的研究表明,眼睛局部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失去平衡,是近视眼形成的病理基础。如果儿童长期睡眠不足,就会引起全身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全身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必然会影响眼睛局部的交感与副交感神经,从而引起眼睫状肌调节功能紊乱,导致近视眼的形成。
长时间缺乏睡眠,眼睛的调节功能就会出现异常,从而导致视力下降。目前,眼科专家已经把睡眠不足列为造成小学生近视的首要原因,国家也明确提出小学生要确保每天睡眠10小时。
2.3教师因素
①儿童读写习惯的养成教育
读写姿势不正确,是导致学生眼睛发生异常、近视及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在课堂,“埋头写字”的现象已经见多不怪,可能很多教师也习以为常,视若未见了。读书或写字时,应该是胸部自然挺直,但由于时间较长以后会自然松懈,使脖子向前弯曲,就会使颈部动脉受到压抑,脖子和眼睛就会处于充血状态。时间久了,就会造成眼压升高,眼球隆起,眼轴随之变化,最终出现眼部异常而导致视力下降。
人们正常看读物时,两只眼球同时发挥视觉作用。两只眼球基本呈水平状态所承受的负担基本上是一样的。侧着身体看书或是躺着看书时,两只眼球不在一个水平上,或上下偏斜,或左右偏斜,连接焦点的位置也脱离轨道,使两眼所承受的负担轻重不一,眼睛极易疲劳,而且不正确的读写姿势很难使眼睛与读物保持30厘米以上的距离,眼睛承受姿式、视线、距离的三重负担,时间长了,眼轴会产生明显的不良变化。
读书、写字姿势要端正,眼睛和书本的距离要保持30cm左右;连续看书一小时左右,要休息片刻,或者向远处眺望一会儿。不要在光线昏暗或者直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躺在床上和走路时或者在动荡的车厢里看书。作为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两要”、“两不要”基本常识,教师对儿童的读写习惯往往重视不够,监管不够。教师的迁就,直接导致了儿童自我约束的放松,成为视力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
②教师敬业、精业的程度
教师对儿童的学业都非常重视,认真教学、勤奋工作的教师比比皆是,然而,他们常常对儿童的健康未能予以足够的重视。课堂上大量使用多媒体投影,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导致儿童视神经过度疲劳;课间十分钟,原本是留给儿童的休息时间,教师也用来督促孩子们尽快完成课堂作业,使得儿童的眼睛继续处于疲劳中,得不到充分的舒缓;为了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又会布置大量的课余书面作业,挤占了儿童的休息时间和眼球放松时间,导致儿童视力持续下降。从保护儿童健康的角度来说,这些教师的敬业仅仅停留在高耗低效的层次,而没有真正做到精业,没有将儿童健康放在首位,没有做到科学教育、低耗教学。
③对儿童健康的重视程度
在教师自然采光明显不足的时候,部分课教师无开灯意识,让学生继续在暗弱的光线下看书写字,长期下来,必然引起儿童视力健康的下降。
2.4学校因素
①教学用房
国家对学校的教学用房有一些列的建设规范,例如自然采光要求光线均匀,采光系数(窗的透光面积与室内地面面积之比)应不低于1∶6;窗外不应有高大的遮挡物;自然采光条件较差的教学用房应增加人工照明;教学用房人工照明的灯具要合理布置,使照度均匀,灯的悬挂高度距桌面1.7-1.9米;教学用房的墙面、天棚宜用浅淡颜色,并应定期粉刷;黑板应经常保持乌黑或墨绿,避免直射和反射眩光;保证教室内所有学生合理的用眼距离,教室前排课桌前缘与黑板应有2米以上距离,后排课桌后缘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超过8米。这些对教学用房的基本要求,学校在建设之初已经达到,但是,在维护中未能确保始终达标。例如,室内照明的日光灯损坏后未能及时替换,落满灰尘后未能及时清洁,导致实际的人工照明效果无法达到设计要求。
②课桌椅的高度差
使用不合适的课桌椅,对学生的学习姿势有很大影响。高差过大,上肢支撑无力,身体易前倾,导致弓背,头低现象,无法维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影响身体的发育和眼睛的视力。因为每个班级的儿童身高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上级部门一直要求教室里至少应该配备两种不同高度的课桌椅,而我校的许多班级的课桌椅都是一种型号的,客观上给儿童的视力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
③大量装备多媒体教学设施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不断提升,在课堂上,教师大量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为了保证电脑投影的效果,常常需要拉上窗帘,关闭照明,而学生在听课的同时还需要看书和记笔记,这就意味着儿童被迫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昏暗光线下用眼。由于各学科教学频繁使用多媒体投影教学,其后果相当于儿童长时间在昏暗的背景照明环境中连续看电视,这可能是儿童近视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我校四、五、六年级并未装备班级多媒体,儿童的视力仍然快速整体下降,可见现代化装备的大量使用并非是儿童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④膳食搭配
学生在校午餐的膳食搭配未做到营养全面,科学搭配,部分学生还有严重的偏食现象,而学校对儿童在校午餐缺乏严格监管,无法保证各种微量元素的摄入与平衡,未能有效促进儿童视力的健康发育生长。
⑤在校午睡
夏日,学校均安排午睡时间。教师和学生基本上都是坐着趴在桌上午睡。这一姿势一方面会使呼吸不畅,导致体内供养不足,另一方面也会压迫眼球,导致眼压升高,让眼长时间保持紧张状态,得不到充分的休息。
⑥课业负担
儿童的课业负担仍然较重。根据江苏省的有关规定,小学生每天在学校的集中学习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每天家庭作业不得超过1小时。而在日常工作中,学校、教师对学业成绩的渴求直接导致了违规布置家庭作业的现象屡见不鲜,直接导致了儿童业余时间的课业负担过重,这也是导致儿童视力持续下降的重要原因。
3.预防策略
3.1强化意识
①学校
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在学校管理中,始终将儿童的健康问题当作学校的头等大事,并将这种管理思想实实在在地落实到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去。例如,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科学排定课表,高质量完成课堂教学,将儿童的课余时间毫无保留地还给他们,并且将儿童的视力作为健康的重要指标,纳入对教师的的考核。
②教师
牢固树立儿童健康第一的思想,严格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正确的读写姿势能保证学生的用眼规范与卫生,重在坚持。在课堂上,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提醒学生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教师应将培养学生良好读书写字姿势和用眼卫生的习惯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随时给与纠正。要求学生读写时做到腰板挺直,躯干可略向前倾,后背不靠椅背,两臂要等长度的放在桌上,前胸要与桌沿保持一拳距离,眼与书本保持一尺距离,握笔时要保持手与笔尖相距一寸。
③家长
视力健康是儿童身体健康的重要部分,将影响和伴随整个一生的历程。作为家长,需要强化监护意识,有能力的家长至少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为孩子购买合适的桌椅;
为孩子购买高质量的护眼台灯;
家用电视、电脑显示屏的选购尽量顾及到儿童的视力健康;
注意孩子的营养均衡,注意科学膳食,纠正孩子的偏食现象;
养成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用眼习惯,例如每天睡觉前,用热水洗脸,用热毛巾轻捂双眼以减轻视觉疲劳,保证每天睡眠10小时;
尽量安排孩子在家进行夏季午睡,避免在校趴睡导致眼压增高、休息不充分;
合理安排儿童的课余生活,用爬山、郊游等活动促进孩子体格健康成长,同时抑制儿童对电视、网络的依赖,减少孩子过度用眼的时间。
3.2规范校园硬件建设
新建教室玻地比按1:4进行设计,确保教室拥有充足的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
对于学生学习使用率最高的课桌椅,学校必须根据学生身体发育的实际情况严格按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2002年正式颁布《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GB/T 3976-2002)的标准来配备相应的、合适的课桌椅,避免学生使用过高或过低的课桌椅。严格控制班级生数,确保学生课桌距黑板有足够的距离。
在选择大屏幕等离子彩电或液晶投影机等现代化视频设备时,必须充分考虑儿童视力健康的需要,确保亮度合适、色彩纯正,努力确保在自然采光状态下能够正常使用。
3.3纳入考核
学校是否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严格控制儿童在校集中学习时间,保障儿童每天锻炼一小时,并且严格控制儿童的书面家庭作业时间,这些都应真正纳入到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考核之中。
为促使学校和教师更加重视儿童的视力健康,有必要将儿童的视力发展状况纳入到对教师的考核之中,并且要从严考核。只有让教师真正了解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才会在诸多方面予以足够的重视。例如,班主任要统筹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60分钟以内;所有教师不得占用学生的课间休息时间;加强眼保健操的检查和督促;要求中午在校就餐的儿童不偏食、不挑食、吃干净;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落到实处;定期调整儿童座位以保障每一个儿童用眼的平衡。
4.反思
随着对小学生近视情况的深入研究,我们越发感觉到,在我们的教育管理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困惑,例如,我们坚持了多年的眼保健操,它的真正效果究竟如何?是预防作用、修复作用、治疗作用,或者就是简单的按摩?再例如,我们沿用了多年的中小学校舍标准,要求桌面照度不低于150LX,黑板照度不低于200LX,都与国际标准、其它发达国家的标准有较大差距,这种差距是否与小学生近视有着紧密的关联?
同样,在研究中,我们又发现了许多值得我们今后研究的新课题,主要有:①儿童提前入学与近视的关联;②教室多媒体装备与儿童视力健康的关联;③教室内多媒体屏幕架设的位置、角度与小学生近视的关联;④儿童读物印刷的精美程度与小学生近视的关联;⑤班级文化布置的丰富性与小学生近视的关联;等等。
[参考文献]
1.汪芳润、尹忠贵,《近视?近视眼?近视眼病》,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第1版
2.屠其非、徐蔚,《学校照明》,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3.徐广第,《青少年近视防治》,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6年8月,第2版
[感谢]
我校孙燕老师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翔实的数据,并从多种角度对儿童近视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刻的分析。